内容简介
费希特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拉梅诺。父亲是织带子的手工业者,家境贫寒,9岁时得到邻人的资助开始上学。1774年进波尔塔贵族学校,课外读过该校禁读的G.E.莱辛的著作。1780年入耶拿大学,1781年入莱比锡大学神学系,接触过B.斯宾诺莎的哲学。1788年因经济困难,弃学 赴瑞士的 苏黎世当家庭教师,结识了当地狂飙运动的代表人物J.K.拉法特等。1790年重返莱比锡,计划创办杂志未成,再任家庭教师,并开始研究I.康德哲学。1790年,他结识了德国著名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约哈那(JohannaRahn)并被她深深吸引,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同年,他开始研读康德的著作,这对他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91年,他前往哥尼斯堡拜见康德。为了让康德了解他,他基于康德哲学写了一篇研究康德批判哲学和神学领域之间联系的宗教长文《试评一切天启》(Attempta...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译者王玖兴(1916一2003),江苏省赣榆区海头镇人。我国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早年,王玖兴在东海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获江苏省师范院校会考第一名,1937年至1941年,他先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和武汉大学哲学系。1944年秋,王玖兴报考国立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任该校哲学系哲学史课教员。1948年春,王玖兴通过公费留学考试,赴瑞士夫赖堡大学留学,进修哲学和心理学。1955年夏,取得博士学位。同年秋,毕业后留校任教,就任夫赖堡大学讲师,讲授中国哲学。在这期间,王先生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还旁听了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的课程。这些宝贵的访学经历都为他日后在西方哲学史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冯友兰和任华先生去瑞士参加学术会议,曾动员王先生回国服务。1957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王玖兴举家返回祖国,到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工作。1976年,王玖兴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副主任。翌年,他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副主任,当选为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并先后出席在南斯拉夫、美国、德国召开的国际康德哲学协会国际会和国际黑格尔联合会国际大会。与国外同仁就德国古典哲学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等问题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当选为“国际辩证哲学协会”理事会理事,荣任第七届国际康德哲学大会名誉主席。另外,又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哲学史部分副主编。“国际辩证哲学学会”荣誉会员及理事。至1987年退休,他在哲学所工作了整整30年。王玖兴先生1916年1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现赣榆区)一个农民家庭。2003年1月4日下午14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是200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德]约翰·歌特利布·费希特。
得书感谢您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