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义

中国文化通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通中国文化之义,晓东西文明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的经典著作之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基本要素、价值系统、基本特征、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斥、现代化与未来前景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全貌,又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亮点。

作者对中华文化产生至现在上下5000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描述,对中华文化在佛教东传、西学输入、新文化运动及现代科学技术等重大变革中自我反醒、自我嬗变,从而不断吸收、融合、演进,跟上世界发展的进程进行了理论总结,反映了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预示了新的文化热潮的到来。

作者简介

作者李中华,祖籍山东临淄,1944年生于辽宁法库,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9年毕业留系任教,1982年任教期间获得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儒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文化书院理事、导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儒藏》执行总编纂等职。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魏晋玄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编辑委员会

致敬大时代狂飙中迎风而立的几代学人——“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总序

导言 一部从容、理性之作

自序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多种文化源头的汇合

二、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的“中国”

三、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四、中华民族的构成与融合:多民族融合的民族共同体

五、中国的语言与文字:民族智慧的载体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宗教:人间性的多神宗教

二、哲学:重人生智慧

三、文学:现实与浪漫

四、政治:内圣外王与阳儒阴法

五、宗族家庭与宗法社会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一、人生价值观:重道德、重群体

二、自然价值观:天人合一

三、道德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四、知识价值观:反省内求、重直觉

五、经济价值观:德本财末、重农抑商

六、审美价值观:美善统一、情景相即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统一性:多元统一、文化认同

二、连续性:未曾发生断裂

三、非宗教性:道德理性化

四、泛道德性:德治、礼治、人治

五、内倾性:人性自足

六、中庸和平:道德约束

七、乡土情谊:凝聚力

第五章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

二、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影响

三、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四、中国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及影响

第六章 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拒

一、夷夏之辨的民族心理意识

二、儒佛之争的文化立场

三、明清禁教与西学的早期输入

四、晚清的传统与西化之争

五、东西文化论战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反思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起因与特点

二、对“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再思考

三、对“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历史考察

四、中国文化与当代新儒家

五、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六、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意义

一、“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

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三、“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学

四、“趋时适变”的生存智慧

五、“生生日新”的维新理念

六、“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

后记

李中华学术年表

中国文化通义是2024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中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通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相关理论及其历史作用研究 电子书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基本原则或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经济危机的各种问题,评论各种经济危机理论,并且从头至尾把这种原则和方法贯穿其中。
成长的哲学课:自我与人生的思考 电子书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设置12个互相关联的主题,展开一段充满智慧的哲学之旅。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
点亮自性之光 电子书
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录,探索思想的本质。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先秦卷 电子书
梁启超对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