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

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朱熹谈“恶阴喜阳”,本书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阴性现象。

内容简介

朱熹曾说过,《易》中说道那阳出,便扶助推移他;到阴处,便抑遏雍绝他。“恶阴喜阳”是人之常情,而“抑阴扶阳”又透露了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中的“阴盛”现象,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做透视、分析,从自然界现象、古代文献如《六经》《春秋》《史记》等篇目和古代历史故事中分析阴性文化的现象和特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阴盛现象学

第一节 阴阳实义之界定

一、阴阳原始字义

二、阴阳实义之一:自然天气

三、阴阳实义之二:阴阳二气

四、阴阳实义之运用(一)

五、阴阳实义之运用(二)

第二节 自然阴盛现象

一、阴阳别义:阴居先、阳居后

二、阴居先:以水为主——水经

三、水灾

四、治水

第三节 社会阴盛现象

一、阴阳别义:小人多、君子少

二、小人多:以术为主

三、水的社会衍义及以水喻术

四、术史之一:随处渗透,不择手段

五、术史之二:随波逐流,应物变化

第二章 抑阴扶阳篇

第一节 以正匡邪

一、以“六经”匡救天下

二、以《周易》网罟人伦

三、作《春秋》诛讨乱贼

四、吟《诗》以醇正人心

第二节 以方制圆

一、以《月令》准则自然现象

二、“三礼”方正社会人物

第三节 以天徵人

一、以天徵人,《洪范》昭示

二、以天徵人,《繁露》垂象

三、以天徵人,知往察来

第四节 以德自律

一、以“诚”自律

二、以“仁”自律

三、自律途径:居敬主静

第五节 隐恶扬善

一、隐恶扬善在社会为政上的表现

二、隐恶扬善在社会人性上的表现

第三章 负阴心态录

第一节 负阴心态在思想上的流露

一、天问

二、道论

三、玄对

四、智度

第二节 负阴心态在方法上的表现

一、研几与知化

二、知人与识鉴

第四章 阴性柔长说

第一节 阴性柔长与人之弱化

一、丧我

二、柔忍

三、隐机

四、圆通

第二节 阴性柔长与文之同化

一、鸣同

二、缘饰

三、格义

四、阴取

第五章 阴性文化论

第一节 阴阳虚义、别义及其运用

一、阴阳虚义与别义

二、阴阳虚义之运用

第二节 阴性文化论

一、曲笔史记

二、隐秀文学

三、婉晦语言

四、玄妙书道

五、诡道兵法

六、通幽园林

七、主静养生

结语

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是201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康德。

得书感谢您对《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民族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论题,分五部分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修养 电子书
本书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阐述其与大学生礼仪修养之间的关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主要内容分为六章,即:厚德载物·明礼知耻、君子养心·克己复礼、交友有道·见贤思齐、孝悌为先·处事有方、任重道远·发奋志学、知礼三千·今为我用。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电子书
作者近三十年深入研究清代政治与社会的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教育管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从本选题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学术价值、国内研究综述、创新之处等来进行阐述。第二章探讨了文化、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价值。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对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上三者的积极影响,以及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与此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总体实践路径与方式方法。
中国·天津·五大道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基础,首先回顾分析了五大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随后用大量篇幅对建筑类型、衔廓肌理、街道与街巷形态所反映出的五大道历史上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关系结构和空间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进一步对五大道地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构想。书的最后,对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ReneeChow教授和研究生们在五大道建设控制地带内创造性的设计工作进行了展示,这项工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