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朱熹谈“恶阴喜阳”,本书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阴性现象。
内容简介
朱熹曾说过,《易》中说道那阳出,便扶助推移他;到阴处,便抑遏雍绝他。“恶阴喜阳”是人之常情,而“抑阴扶阳”又透露了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中的“阴盛”现象,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做透视、分析,从自然界现象、古代文献如《六经》《春秋》《史记》等篇目和古代历史故事中分析阴性文化的现象和特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阴盛现象学
第一节 阴阳实义之界定
一、阴阳原始字义
二、阴阳实义之一:自然天气
三、阴阳实义之二:阴阳二气
四、阴阳实义之运用(一)
五、阴阳实义之运用(二)
第二节 自然阴盛现象
一、阴阳别义:阴居先、阳居后
二、阴居先:以水为主——水经
三、水灾
四、治水
第三节 社会阴盛现象
一、阴阳别义:小人多、君子少
二、小人多:以术为主
三、水的社会衍义及以水喻术
四、术史之一:随处渗透,不择手段
五、术史之二:随波逐流,应物变化
第二章 抑阴扶阳篇
第一节 以正匡邪
一、以“六经”匡救天下
二、以《周易》网罟人伦
三、作《春秋》诛讨乱贼
四、吟《诗》以醇正人心
第二节 以方制圆
一、以《月令》准则自然现象
二、“三礼”方正社会人物
第三节 以天徵人
一、以天徵人,《洪范》昭示
二、以天徵人,《繁露》垂象
三、以天徵人,知往察来
第四节 以德自律
一、以“诚”自律
二、以“仁”自律
三、自律途径:居敬主静
第五节 隐恶扬善
一、隐恶扬善在社会为政上的表现
二、隐恶扬善在社会人性上的表现
第三章 负阴心态录
第一节 负阴心态在思想上的流露
一、天问
二、道论
三、玄对
四、智度
第二节 负阴心态在方法上的表现
一、研几与知化
二、知人与识鉴
第四章 阴性柔长说
第一节 阴性柔长与人之弱化
一、丧我
二、柔忍
三、隐机
四、圆通
第二节 阴性柔长与文之同化
一、鸣同
二、缘饰
三、格义
四、阴取
第五章 阴性文化论
第一节 阴阳虚义、别义及其运用
一、阴阳虚义与别义
二、阴阳虚义之运用
第二节 阴性文化论
一、曲笔史记
二、隐秀文学
三、婉晦语言
四、玄妙书道
五、诡道兵法
六、通幽园林
七、主静养生
结语
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是201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康德。
得书感谢您对《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