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GDP

看懂中国GDP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剖析中国GDP现状。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30日,世界银行公布了一项国际比较研究成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度宣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突如其来的“世界第一”让人有些看不懂,毕竟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没有几年。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居民的购买力情况,为国家的外交、贸易政策建立依据,本书将从GDP的核算方法、统计口径以及国际比较的角度,结合国内外最新统计数据和国际经济统计的前沿进展,对我国GDP进行深入剖析。

作者简介

作者宋旭光,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1.1 世界银行报告引起的争论

1.2 由来已久的争论

1.3 度量经济规模的难处

1.4 两套GDP统计数据

1.5 观察角度不同,统计结论不同

1.6 世界银行的两套排名榜

第二章 国际经济比较方法论问题的再思考

2.1 比较同质性前提的设定

2.1.1 支出项目的同质性

2.1.2 所比较经济体的同质性

2.2 ICP法与汇率法比较的再思考

2.2.1 国际比较结果真实性的指向

2.2.2 如何看待所谓汇率的政治扭曲

2.2.3 精细方法有效空间的局限

2.2.4 ICP和汇率法的综合比较

2.3 空间结构及其测度比较

2.3.1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范围

2.3.2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分组

2.3.3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规模及其内部结构

2.3.4 参与比较经济体的统计能力

2.3.5 不同类别经济体测度和比较方法的选用

2.4 国际经济比较中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

2.4.1 慎用ICP结论

2.4.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4.3 对进一步拓展国际比较研究的补充建议

第三章 汇率法的局限

3.1 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法

3.2 汇率法的内在矛盾

3.3 汇率法的GDP官方数据由来

3.4 使用汇率法的前提条件

第四章 正确看待和应用购买力平价

4.1 货币购买力和购买力平价

4.1.1 横向比较的出发点

4.1.2 绝对购买力平价

4.1.3 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背离

4.2 国际比较项目的由来与进展

4.2.1 国际比较的两种基本方法

4.2.2 不断推进的国际比较项目

4.2.3 八轮探索,日趋成熟

4.3 国际比较项目的主要方法

4.3.1 国际比较项目的两种方法

4.3.2 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三种方法

4.3.3 支出法的缺陷

4.3.4 生产法的局限

4.4 国际比较项目的基本应用

4.4.1 国际经济及结构比较

4.4.2 价格水平比较

4.4.3 部门生产率比较

4.4.4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4.4.5 贫困购买力平价及贫困统计

4.4.6 国际竞争力和生活水平比较

4.4.7 其他方面的应用

4.5 国际比较项目在中国

4.5.1 循序渐进,逐步扩大

4.5.2 中国的购买力平价转换因子、价格比率

4.5.3 用购买力平价折算中国的GDP

4.6 国际比较项目面对的挑战

4.6.1 购买力平价法在理论上的缺陷

4.6.2 国际比较项目在统计方法上尚待提高

4.7 走出购买力平价认识误区

4.7.1 误区一:购买力平价与名义汇率

4.7.2 误区二:比较对象的可比性和代表性

4.7.3 误区三:购买力平价与经济结构比较

4.7.4 误区四:购买力平价与贫困测度

第五章 通过案例来理解购买力平价

5.1 计算GDP的简单案例

5.2 购买力平价法的计算规则

5.3 购买力平价法的问题

5.4 切勿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第六章 中国的GDP统计

6.1 两种核算体系

6.1.1 四大核算体系

6.1.2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6.1.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6.2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演变

6.2.1 国民经济核算恢复期(1978—1984年)

6.2.2 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期(1985—1992年)

6.2.3 国民经济核算发展期(1993 年以来)

6.3 官方统计数据的几次重大调整

6.3.1 两次重大补充

6.3.2 三次重大调整

6.4 地区GDP总和大于全国GDP

6.4.1 生产法国家与地区汇总值之间的差距

6.4.2 生产法国家值与地区汇总值之间在不同产业的差距

6.4.3 支出法国家值与地区汇总值之间的差距

6.4.4 支出法国家值与地区汇总值之间的分构成项目差距

6.5 地区GDP大于全国GDP的原因分析

6.5.1 核算制度原因

6.5.2 核算执行原因

第七章 服务业数据的困惑

7.1 严重扭曲的中国服务业比重

7.2 中国服务业数据的几次大调整

7.2.1 中国服务业数据出现了严重扭曲

7.2.2 中国服务业统计框架

7.2.3 服务业数据的几次大调整

7.3 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实证分析

7.3.1 服务业比重回归模型和数据

7.3.2 人均GDP和服务业占比的关系

7.3.3 根据服务业占比调整GDP

7.4 统计制度转型及其遗留下来的问题

7.5 中国服务业数据缺失的原因

7.6 调整中国服务业占比之后再估算GDP

7.6.1 在回归分析中服务业的置信区间

7.6.2 调整服务业比重后的GDP

第八章 GDP和GNI的异同

8.1 GDP和GNI

8.1.1 GDP与GNI的概念辨析

8.1.2 GDP与GNI的联系与区别

8.1.3 GDP与GNI相对应的经济增长方式

8.2 我国GNI的核算说明

8.3 我国GDP与GNI的差额分析

8.4 基于国际收支统计视角的中国GNI数据质量考察

8.5 基于外部数据校验视角的中国GNI数据质量考察

8.6 GDP与GNI之间差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8.6.1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概况

8.6.2 中国出口中外资占有的比重

8.6.3 加工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及GDP的比例

8.7 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综合国力和加工深度系数

9.1 度量经济规模的参考指标——综合国力

9.2 物质性总产出的排名

9.3 加工深度系数法

第十章 居民生活水平的比较

10.1 按购买力平价法比较人均GDP

10.2 按汇率法比较人均GDP

第十一章 能源、人均耕地、水资源、医疗卫生的排名榜

11.1 按照能源的排名榜

11.2 按照人均耕地的排名榜

11.3 按照水资源的排名榜

11.4 按照医疗卫生支出的排名榜

第十二章 GDP排名榜的变迁

12.1 多个观察角度,多种经济排名

12.2 按照购买力平价法的排名变迁

12.3 按照汇率法的排名变迁

12.4 按照物质性产出的排名变迁

12.5 按照人均GDP的排名榜

12.6 按照人均消费的排名榜

12.7 调整服务业占比之后的排名榜

12.8 按照工农业产出的排名榜

12.9 究竟中国的经济规模有没有超过美国

第十三章 经济规模与联合国会费和世界银行股份

13.1 缴纳联合国会费的规则

13.2 中国缴纳联合国会费的演变

13.3 国际金融机构的缴费和投票权

第十四章 国际比较项目的冲击

14.1 国际比较项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4.2 国际比较项目的不足之处

14.3 如何看待国际比较项目

14.4 如何看待购买力平价法提供的数据

参考文献

中英文专业术语对照

看懂中国GDP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宋旭光 等。

得书感谢您对《看懂中国GDP》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时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 电子书
新时代中国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的问题亦随之出现。如何规范和引导企业家的经营行为,不仅是当今法学界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当今伦理学界亟待回应的问题。
中国食品召回管理模式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系统论视角分析食品召回原因、影响因素、召回条件、流程优化、决策控制以及召回结果评价,期望丰富中国食品召回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
突破:中国制造业TOC实战宝典 电子书
本书第一、二章侧重从理论角度分享有关TOC理论的定义和基本介绍;第三章为读者演绎TOC理论在工业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技巧;第四章站在人性角度和企业战略高度探讨TOC理论在工业制造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经营决策等领域的价值,并总结出TOC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规律,做到大道至简;第五章为读者分享TOC在社会组织的应用案例,以及TOC中国化的道路需要如何面对,力争为我国工业制造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模型与参考价值。
硬科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 电子书
科技管理者和研究者对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深入思考与解析,解读硬科技概念和硬科技企业评价建议。
当代中国民营电影发展态势研究 电子书
对中国民营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全面研究成果,也是学界首次对中国民营电影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挖掘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