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900余条注释,一部语词游戏索引,和纳博科夫一起捉迷藏。
内容简介
《洛丽塔》是自《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以来最为引经据典和玩弄字眼的小说。读者一边要了解故事梗概,一边又要挣扎着对付由深奥素材和精雕细琢的丰富文笔所带来的难题。
小阿尔弗雷德·阿佩尔作为纳博科夫的学生、纳博科夫作品的研究专家,为《洛丽塔》作序做注,还带着自己的九百多条解读注释多次拜访老师,求证是否属实。纳博科夫否认的注解他非但没有删除,还会写上两人讨论的过程,附上纳博科夫的原始辩驳。所以小阿尔弗雷德·阿佩尔为《洛丽塔》所做的注释均得到纳博科夫本人的首肯(或反驳)。
本书是第一部在作者生前出版的现代小说的注释本。包含900余条注释,指出了文本里的典故和暗指,涉及文学、历史、神话学、《圣经》、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追溯了双关语、生造词和喜剧性的词源,以及外来的、古体的、少见的或不寻常的词也都加以定义;并且有选择性地对比参照纳博科夫其他作品中同样或相关的典故和暗指,将《洛丽塔》置于更宽广的语境。
注释几乎穷尽了小说的方方面面:法语词的翻译、杜撰词的拆解、喜剧性词源追述、美国流行文化、双关、头韵、象征、隐喻、玩笑、戏仿、文字游戏、文学典故、交叉引用……用纳博科夫自己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小说的神经,是秘密的脉络,不容易察觉的坐标,本书就是借助这一方法展开的。”
作者简介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甚为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序言
导言
参考书目
代文本注释
洛丽塔 注释本
序文
第一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〇
三一
三二
三三
第二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〇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关于一本题名《洛丽塔》的书
洛丽塔:注释本是2023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得书感谢您对《洛丽塔:注释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