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与分裂:“二战”后初期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华侨华人社会研究:19451958

变动与分裂:“二战”后初期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华侨华人社会研究:19451958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分析苏北华人聚居、商业网络、文化传统与政治认同,揭示战后初期印尼华社繁荣发展面貌。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分析苏岛40、50年代原始报纸为依据,在探讨印尼苏北地理与经济结构形成、历史、主体民族与华人关系的基础上,对战后初期苏北华人的聚居、商业网络形成、华人与主体民族职业竞争、华人社会慈善、文教事业的新变化与华人文化传统的互动、华人政治认同分化实质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看法。文章还细致地从报纸中析出千余种华人社团基本信息,还原了二战后初期苏北华社发展的繁荣局面,对丰富发展印尼外岛华人社会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表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思考

第三节 本书的史料来源

第二章 华人在苏北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 苏北的地理、民族、历史及与华人的关系

第二节 苏东的兴起

第三节 “二战”前苏北的社会特征及对华人的影响

第三章 苏北华人分布的变动与商业网络的形成

第一节 “二战”前苏北华侨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二战”后初期苏北华人的变动

第三节 “二战”后初期苏北华人商业网络的形成

第四节 “二战”后华人商业网络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 “二战”后初期苏北城市化下华人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苏北城市化下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背景下华人社团的发展

第三节 战后华人公益事业发展中的变化与问题

第四节 “二战”后城市化下华人事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二战”后苏北华社的政治认同分化与教训

第一节 国共两党对苏北华社的经营与评价

第二节 “二战”后左右派领导机构的变化与发展

第三节 苏北华社的分裂与内因

第四节 “二战”后苏北华社政治认同分化的特征与教训

结语

附表

附表1 苏门答腊地名中文与英文/印尼文对照表

附表2 20世纪40、50年代棉兰华侨华人社团列表

附表3 20世纪40、50年代苏东各地(除棉兰外)华侨华人社团列表

附表4 20世纪40、50年代亚齐、打板奴里华侨华人社团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变动与分裂:“二战”后初期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华侨华人社会研究:19451958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刘波。

得书感谢您对《变动与分裂:“二战”后初期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华侨华人社会研究:19451958》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后沙:记 电子书
“人类大脑记忆存储的容量有多少?”“大脑怎么存储20年前的记忆?”记忆是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人们一直需求增长的能力。为了“记忆”,人们学会了“结绳记事”,而后或画或写,“处心积虑”地记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后沙·记》用一个父亲给儿子的书信、一个保姆的日记以及过去人们为了让对方“不忘却”所赠予的某种个人史和日常生活史。
唐宋社会转型与中原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魏晋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15年河南省历史学年会暨魏晋文化研究”会议中“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论文合集之一,时段集中于“唐宋变革期”即唐中期以后至宋辽金元时代,大部分论文皆为某一侧面的个案研究,有些论文针对的就是日本学者率先提出的“唐宋变革假说”予以论述,在这些研究中,中原文化是一个特别的考察的对象,这也就从整体上对“唐宋变革论”有一个新的研究。
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兴起谈起,介绍了此思潮兴起的学术与社会背景。
黑水为证:旅俄华侨的历史记忆 电子书
这是一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旅俄华侨的血泪史、奋斗史、发展史,更是黑龙江移民史的缩略。
华侨大学史(1960~2020)(全2卷) 电子书
华侨大学60周年编纂出版首部通史《华侨大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