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宫志:探索一种人类学写文化体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文集)

娲皇宫志:探索一种人类学写文化体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方面,延续地方志传统,以娲皇宫地方文化为书写对象;另一方面,更新地方志传统,着眼点从地方文化事项的罗列转移到对地方人群文化观念的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颇具创新的人类学专著。首先,本书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探索了人类学摆脱后现代“表述危机”的一种途经——人类学民族志与中国地方志的结合。其次,本书依托具体田野个案,提出一种观察跨文化互动的视角——冲突与圆融。这对概念的提出建设性地挑战了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视角,具有跨学科启发价值。最后,本书提出一种影视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观察式影片+影片放映交流”。

作者简介

作者鲍江,人类学学者,民族志电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象征理论、影视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反恩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论等。公开发表《象征的来历:叶青村纳西族东巴教仪式研究》(著作)、《DongbaHe》(影片)、《大家庭与小家庭》(影片)等作品。作为中方首席研究员主持Co-reach中欧合作项目“文化遗产在中国:变化的路径,变化的任务”,主持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七届世界大会人类学影晨中国单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前言

上卷 独白篇

一 神鬼门

二 萨满门

三 现代门

四 儒门、佛门、道门

五 文化冲突

六 文化圆融

中卷 留白篇

影片《女娲奶奶的荣耀》(Granny Glory)(见光盘)

下卷 对话篇

一 我与影片中人物及娲皇宫本地人

二 我与娲皇宫管理部门及本地学者

附录1 娲皇宫及其附近宫庙碑记

一 娲皇顶古碑文

二 停骖宫古碑文

三 广生宫古碑文

四 朝元宫古碑文

五 吕仙祠古碑文

六 碑厅古碑文

七 净泉庵古碑文

八 弹音村古碑文

九 曲峧村古碑文

十 新碑文

附录2 《娲皇宫志》对话篇音像版本(见光盘)

附录3 娲皇宫三月庙会参与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4 《女娲奶奶的荣耀》(Granny Glory)学术交流二则

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二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格林纳达影视人类学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娲皇宫志:探索一种人类学写文化体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文集)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鲍江。

得书感谢您对《娲皇宫志:探索一种人类学写文化体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卷) 电子书
本书以实证个案研究为主,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5年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5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政治地势学理论,以及理论背后包含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已经成为国际人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潮流。
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作者从地域研究、应用研究、灾害研究、认知研究、宗教研究等多角度出发,尝试建构出细致的民族走廊以及走廊中羌族社会·文化的地域社会综合研究范式,借以展示岷江上游羌族地域的社会、文化实质,同时也对汶川地震后羌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思考。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2005~2015)(全2册) 电子书
本书由《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15年所发表的47篇人类学学者访谈文章汇编而成,以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集中展示了人类学领域知名学者的研究经历和人生感言,勾勒了人类学专业的学科图谱与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