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医贯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医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医论性著作,是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对命门的阐释、对肾之水火的探究,丰富了明代温补学派的理论,也丰富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内容。概述结合临床实际活用古方,辨析疑难病症的诊治,对发掘古方深义,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为明·赵献可(养葵)所著。全书6卷,内容为玄元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先天要论(上、下)、后天要论。

  该书作者十分强调中医“肾间命门说”,认为命门与肾即水与火的关系,他说:“命门君主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离也”。并认为养生与治病,如能充分理解此说,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对于有关医学问题也就豁然贯通了。故书名为《医贯》。

  文中论理深透,每一论后,广引诸家之说,举前人有效治验,评以己见,使述与评融为一体。对一些临床疗效好的常用方剂,均作了充分的阐发。因此,本书对于进一步研究“命门学说”是一本有代表性的必读书。

  今据天盖楼、三多斋两刻本互校排印,并在编次上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

章节目录

卷之一 玄元肤论 1

内经十二官论 1

阴阳论 9

五行论 15

卷之二 主客辨疑 21

中风论 21

伤寒论 31

温病论 37

郁病论 39

卷之三 绛雪丹书 43

血证论 43

卷之四 先天要论上 62

八味丸方 62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论 63

水火论 64

六味丸说 65

八味丸说 66

滋阴降火论 67

相火龙雷论 68

阴虚发热论 69

痰论 71

咳嗽论 72

吐血论 75

喘论 76

喉咽痛论 80

眼目论 83

卷之五 先天要论下 87

齿论 87

口疮论 88

耳论 89

耳疮论 92

消渴论 94

气虚中满论 97

噎膈论 100

泻利并大便不通论 103

小便不通并不禁论 106

梦遗并滑精论 109

卷之六 后天要论 113

补中益气汤论 113

伤饮食论 120

中暑伤暑论 124

湿论 128

疟论 131

痢疾论 136

方剂索引 144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医贯是200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君双。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医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本草备要 电子书
共八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卷首为药性总义,统论药物性味,归经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药191种,卷二木部药83种,卷三果部药31种,卷四谷菜部药40种,卷五金石水木部药58种,卷六禽兽部药25种,卷七鳞介鱼虫部药41种,卷八人部药9种,共计478种。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述所八经络、功用、主治,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兰室秘藏 电子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为了适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而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学者整理出版的,所选之105种古籍,多为历代医家推崇,向为医家视为“医门之柱石”,尊为“必读”经典著作,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本书共3卷,21门,每门中有论、有方,內容涉及內外妇儿眼耳鼻等各科,以內科疾病所占篇幅最大,本书将脾胃学说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兰室秘藏》全书共载280余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金匮要略 电子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为了适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而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学者整理出版的,所选之105种古籍,多为历代医家推崇,向为医家视为“医门之柱石”,尊为“必读”经典著作,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的诊治,介绍方剂260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灵枢经 电子书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本书为中医临床人才必读丛书之一。《灵枢经》与《素问》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并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灵枢经》不仅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中医的基本理论内容,还特别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为后世针灸学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黄帝内经素问 电子书
本书为中医临床人才必读丛书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素问》全面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内容,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及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黄帝内经素问》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