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
1.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珍贵且罕见的二战史料,观十年变局间伦敦城内激烈变幻的大国多边外交博弈。首度披露有关中国外交官在伦敦外交场合积极奔走、力抗法西斯的史料;展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外交政策的反复转变;揭示英国绥靖政策对苏联集体安全的毁灭性打击和对迈斯基等苏联驻外大使的个人命运的影响;在英国议会大厦见证英国从和平走向战争;描述不列颠之战等战争对伦敦人民生存和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在气氛凝重的外交生活中交织描述对英国社会、政治家、王室、作家和艺术家的深刻观察及其轶事;披露世界各国政要在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相互制约的复杂形势中为国家利益纵横捭阖的历史现场。
2.角度新颖,包括高级别外交官的角度、苏联政治家的角度,以及亲历者的私人角度等,直击私人的友谊、冲突和较量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影响,为二战起源提供新叙事和新思考,让本书与大部分的西方政治家二战回忆录和日记区别开来。
3.编注者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教授专业功力深厚,考证扎实、严谨,他为伊万·迈斯基日记冲出厚重的历史尘埃而面世作出巨大贡献:他将日记与多国大量官方档案和私人文件(书信、回忆录等)相对照,修订和增补日记中受主观影响而出现的记录错误与记录空白,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解密苏联驻英大使及其背后变幻莫测的二战风云,使本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趣味性;他以日记为依托,辅以翔实的史料,完整“外交天才”伊万·迈斯基的一生,凸显其极具魅力的人格、优秀的外交能力和跌宕起伏的人生。
4.可读性强。行文流畅,编排有序,语言风格生动、鲜活、接地气,以第一视角呈现的历史细节富有戏剧性,又在纷繁复杂的政治事务中交织记录私密对话与社会轶事,所以给人很强的代入感、画面感和历史现场感,增强了可读性的同时也可实现轻松阅读。此外,日记载体一可比较准确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真实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情况,二因记录者的重要身份而留下了他所掌握但一般人不知道或难知其详的种种情况,三因即时性和关于未知命运的猜测增加了变局中的戏剧感,由此增强了可读性。
内容简介
苏联驻英大使伊万迈斯基于1932—1943年在伦敦写下一批珍贵日记,经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谨严选编、作注而成书。日记中记述苏联在英的外交活动,见证了众多二战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窥见苏联外交政策之制定、英国对参战态度之转变、战时诸人之心态等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日记里讲述了迈斯基与丘吉尔、劳合乔治、韦伯夫妇等多位英国政要的交往,更以生动笔法,带人们重临议事厅的演讲现场、海军部深夜密谈的房间、空袭阴云下的伦敦街道……日记中文版特别收录中国相关内容,揭示了苏联制定对外政策过程中,中国所起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联]伊万迈斯基,苏联外交官、历史学家和政治家。1884年生于俄罗斯帝国基里尔洛夫波兰犹太人家庭。1903年加入孟什维克。1921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后进入外交领域工作。1932—1943年任苏联驻英国全权大使。1943—1946年任副外交人民委员,其间参与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1953年2月被捕。1955年获释。1960年获平反。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他开启了斯大林时代革命性外交风格,任内致力于改善英苏关系,呼吁中苏建立紧密联系,促成多方会谈,加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编注者简介
[英]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荣休教授、卡明斯俄罗斯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等机构访问学者,俄罗斯国立大学荣誉博士。专攻历史学和俄罗斯研究。发表了20世纪苏联外交政策史大量著作,包括《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的莫斯科任务,1940—1942年》(Stafford Cripps’ Mission to Moscow, 1940-1942)、《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21世纪的俄罗斯外交政策》(Russia Between East and West: Russian Foreign Policy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21st Century)等。
译者简介
全克林,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博士,现任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
赵文焕,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任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章节目录
导言/i
致谢/xxi
苏联外交官的诞生/001
引子/029
1934年/035
1935年/063
1936年/099
1937年/123
1938年/161
1939年/241
1940年/359
1941年/463
1942年/581
1943年/655
一个时代的终结:迈斯基被召回/747
名声的代价:迟来的压制/771
图片来源/795
译名对照表/797
新民说·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是2021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苏联]伊万·迈斯基。
得书感谢您对《新民说·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二战回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