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书是本着建构传播学核心理论的宗旨编写的,第一版出版以来,尽管它还只是一种初步探索,但得到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其他学科的广泛使用。本书是面向本科生的入门教材,主要着眼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是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体系,它不应该是易碎品,而应该具有长远的价值。
《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特色
1.名师编写,作者是传播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大师,在传播学领域浸淫多年,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丰富。
2.教材体例简洁、系统而完整,篇幅适中,章节安排合理,特别适合本科教学。
3.内容全面,但同时又不是很深奥,基本涵盖传播学理论的主要问题,同时修订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4. 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需要,是考研非常合适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第一版重印22次,共发行50多万册。《传播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重点教材,同时也是新闻传播专业考研的必备参考书,自1999年出版以来在国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是第二版。它运用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全新成果,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等领域中的许多理论和现实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勾勒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
作者简介
郭庆光,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受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留学, 1987年获社会学(B新闻学)硕士学位;1992年博士学位课程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1997年任新闻学院副院长,1999年至2005年任院长,2009年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目前兼任国务院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考委新闻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网络协会监事长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理论。
章节目录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二、信号与象征符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什么是意义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三、符号意义的暧昧性
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后记
传播学教程是201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庆光。
得书感谢您对《传播学教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