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

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

编辑推荐

多维度剖析农民的家庭机制及生活逻辑,呈现传统至现代农民家庭的流变图景。深入乡土,聚焦城市,重新发现中国。

内容简介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化力量不断渗入村庄,农民日益嵌入市场,且与之发生深度互动。

作者通过驻村调研考察,挖掘潜藏于乡野日常下农民的生活逻辑及家庭的内在机制,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抽丝剥茧地梳理了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嬗变。

本书所论聚焦于家庭领域的具体现象,如婚姻模式、代际关系、养老问题等,并由之延伸至村庄、市场等场域,剖析相互间丰富而幽微的联动关系。

流变的家庭既是社会从传统至现代转型的产物,亦是其发展变迁的见证。

作者简介

作者李永萍,四川宜宾人,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家庭社会学、乡村治理等研究。已发表多篇CSSCI论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一 婚姻与家庭秩序

婚姻模式的变迁与光棍成因的历史分析

老实人为何更容易成为光棍?

东北农村的离婚与婚外情

华北农村的本地婚姻市场与高额彩礼

农民的生育观念及其转变动力

论分家的区域差异及其对老年人的影响

转型期当家权的变迁

情感性家庭何以可能?

情感性家庭及其区域差异

宗族性村庄妇女在家庭中的自主性与依附性

民间信仰与妇女的生活意义

二 代际关系与养老

家庭政治的现代演变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为何没有成为一个问题?

新三代家庭

弹性代际责任与有主体性的老年生活

老人种田的故事

代际关系与养老预期

人地关系与养老秩序

女儿为何参与养老?

为什么珠三角农村的老年人可以将“小病看成大病”?

老年夫妻分开管钱的逻辑

农村老年人闲暇的正当性与可能性

阶层分化下的老年人生活

店口农村的老年人协会为什么是维持性的?

老有所为:农村老年人协会的运行逻辑

三 社会竞争与家庭发展

村庄竞争与熟人社会的异化

农民遭孽:贫穷,还是竞争?

农民收入、教育竞争与“啃老”

依附性社会竞争

熟人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与阶层秩序

回归,还是再出发?

维持型家庭的内在机制

论农民的家庭发展能力

四 村庄中的家庭生活

家庭的低积累与高社会支持的应对机制

无压力社会与消遣式生活方式

家庭发展压力与村庄公共性的缺失

熟人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变迁

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化与农民闲暇

半公共空间与公私关系

隐秘的公共性

村庄经济关联与村庄社会关联

东北农村的社会关系

原子化地区人情的建构性

办酒席为何不收礼?

五 市场化与家庭策略

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城市化的不同模式

大城市郊区农村与普通农村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苏州农民城市化的动力和机制

为什么大城市近郊农村都是外地人种地?

农村副业资本化对小农经济的瓦解

六 家庭变迁与政策反思

城乡中国视野下农民家庭结构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最具时代特征的“中年人”

农民工的变迁

武汉农村为何解决不了土地抛荒的问题?

低保制度的变迁

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是202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出版,作者李永萍。

得书感谢您对《流变的家庭: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秩序的多重面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9辑)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书为集刊第9辑。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5辑)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书为集刊第5辑。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6辑)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书为集刊第6辑。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8辑)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书为集刊第8辑。
性别视角:婚姻与家庭(台湾妇女/性别研究文丛) 电子书

本书从在台湾出版的《女学学志》上筛选12篇相关论文编辑成册,展现从性别视角阐述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中国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发展 电子书

本书尽可能全面地评估各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并给予可行的建议。
制度排斥、家庭资本与随迁子女教育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推动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