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

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青年评论家王鹏程新作,观点犀利,态度清晰,褒贬明确,独树一帜。

内容简介

在这部中国当代文学评论集中,青年评论家王鹏程从作品出发,从文本分析着手,展露出一名优秀青年文学评论家的犀利锋芒,态度清晰、褒贬明确,独树一帜。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托尔斯泰、马尔克斯、略萨、大江健三郎等人的创作和文学理论入手,结合中国文坛当下莫言、余华、阎连科、陈忠实等人的创作,深入阐述了“小说对自由的召唤”、“小说的反叛精神”、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的关系、小说的情欲书写、小说的边缘意识等小说叙事和写作的核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第二部分从小说的文体、观念等入手,选取了现当代重要的作家作品,深入分析了沈从文、贾平凹、浩然、刘玉民、余华等人创作中文体、观念和叙事问题。第三部分从文学谱系、版本、地域文化等入手,选择了当代文坛的经典文本,分析了《创业史》的文学谱系、秦腔对陕西当代小说的影响、《秦腔》的艺术问题、《白鹿原》的版本问题、《黄河东流去》与中原文化等。

作者简介

作者王鹏程 1979年生于陕西永寿,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曾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评论》《南方文坛》《小说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数项。曾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汇优秀论文奖(2014)、第四届陕西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5)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脱榫”时代的文学(代序)

小说的精神空间

朝向托尔斯泰的景象 ——论小说对自由的召唤

“如同堂吉诃德那样挺起长矛冲向风车” ——论小说的反叛精神

“谎言中的真实”与“真实中的谎言” ——论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的关系

马尔克斯的忧伤 ——论小说的情欲书写

“回到德行的时代” ——论小说的道德态度

论小说的“边缘意识”

小说的文体、观念与气象

沈从文的文体困境 ——从沈从文的长篇残稿《来的是谁?》谈起

《被开垦的处女地》在中国 ——传播与影响的考察

《废都》与《金瓶梅》之比较

“怕君着眼未分明” ——论叶嘉莹先生的《艳阳天》研究

《骚动之秋》简论

魔幻的鬼影和现实的掠影 ——评余华的《第七天》

小说的谱系、版本与地域性

《创业史》的文学谱系

秦腔对陕西当代小说的影响

《秦腔》的艺术问题及当下的批评危机

《白鹿原》的版本及修改问题

路遥小说的道德空间

《青木川》:在历史的缝隙里窥视“土匪”的秘密

“被悬挂起来的人” ——《带灯》与当前小说写作

附录 思想的王国,语言的石匠 ——关于安黎文学创作与作品的谈话

后记

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是201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王鹏程。

得书感谢您对《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 电子书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
清初小说与士人文化心态 电子书
本书中的清初指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这段时间小说创作繁荣并独具特征,小说刊刻近两百部,是现存明代小说数量的总和;小说形式也多种多样,白话、文言小说都很兴盛。本书综述清初小说的创作概况和文化生态,并以清初小说创作中的故国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对小说家代表丁耀亢、陈忱、李渔、烟水散人及小说流派代表才子佳人小说、时事小说的个案分析,点面结合来探究清初小说创作以及易代之际的士人心态。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晚明人情小说的“理”与“欲” 电子书
本书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即从“情欲”的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
程序诗学视阈下英国历史小说文类的发展与嬗变 电子书
本书以俄国形式主义程序诗学为研究角度,结合英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文史理论思潮,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三种英国历史小说文类形态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这对于弥补英国历史小说文类整体性研究和西方历史小说研究理论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越南汉文小说置于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及个体之间人际准则等方面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忠”“孝”“节”“义”“信”等核心范畴,考察其在越南汉文小说文本中的反映,可以看到儒家主要思想观念在古代越南社会得到比较全面而深刻的流播与渗透。不仅如此,越南汉文小说中的作者、引文用典现象也是对越南汉文小说的具体补充,是理解作品主旨内涵、文化意蕴的重要途径。最后通过比较中越两国小说在接受儒家思想中体现的异同,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