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兴亡的世界史》首辑第5册,葛兆光、昝涛、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郑重推荐

80余幅图表、300页篇幅,轻松了解奥斯曼千年史——本书延续为普通人写作的传统,充分兼顾历史的经度和制度、文化、社会的纬度,内容丰富,叙事生动,配之以大量图表,可轻松了解奥斯曼帝国的盛衰荣辱。

从部落,到横跨三洲的大帝国,再到“西亚病夫”一—位于亚洲另一侧的奥斯曼帝国,同样是游牧民族起家,拥有多民族多宗教的广阔疆域,维持五百年的内部和平,在近代之后经历衰落、改革与崩溃。在此意义上,它不再遥远,而是中国历史的镜像,是不可不知的参照。

中东纷乱的根源,近代史中不可不知的重要帝国一—近代以后,维持内部多民族和平数百年的奥斯曼轰然倒下,成为“没有继承人的国家”。民族、宗教冲突四起,冲突不断。为何此前的人们能够和平相处?这些冲突的根源又在何处?

伊斯坦布尔、大清真寺、细密画,一本书带你走遍中东的过往一—在历史中看美轮美奂的奥斯曼文化,体会过去的普通人如何在伊斯坦布尔生活。

内容简介

14世纪初的游牧小国,一跃成为囊括巴尔干半岛、阿拉伯世界和北非的大帝国。1453年,它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国;1529年,它陈兵维也纳城下,震撼哈布斯堡家族和整个欧洲。

凭借官僚统治制度,奥斯曼帝国维持辽阔疆域内部500年的和平,发展出绚丽多彩的奥斯曼文化。然而,随着民族时代的到来,奥斯曼体制于19世纪初期崩溃。本书从1050年的安托利亚局势讲起,直至1922苏丹国被废,娓娓道来小亚细亚半岛千年历史变动。奥斯曼帝国并非只是伊斯兰国家,而是“天下”,是拜占庭帝国,以及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文化传统的继承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佳世子,1958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御茶水女子大学文教育学部本科毕业,东京大学大学园人文科学研究专业博士课程中退。历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手,现为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国际学研究院教授。著作有《奥斯曼帝国的时代》,编著有《记录和表象——史料中的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研究指南》《伊斯兰 书籍的历史》等。

译者简介

钟放,东北师大副教授,专攻日本政治与外交、中日关系、中国对日政策和现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等方向的研究。

章节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安纳托利亚时代(1050—1350)

建国序曲:11世纪至13世纪的安纳托利亚

奥斯曼国家的形成

第二章  在巴尔干扩张(1350—1450)

向巴尔干进军

巴尔干的奥斯曼化

培养“苏丹的奴隶”

第三章  在苏丹麾下战斗(1450—1520)

攻陷君士坦丁堡与十八次远征

巴耶济德二世的时代

塞利姆一世的征服战

第四章  苏莱曼一世的时代(1520—1560)

“壮丽王”时代的开启

东南欧的海陆大战

对萨法维王朝的战争

法律与统治

伊斯坦布尔社会百态

第五章  奥斯曼官僚的时代(1560—1680)

官僚统治阶层的兴起

政治的乱局与归治

官僚们的政治舞台

重建财政与军人的变化

第六章  近世奥斯曼社会

生产者的世界

宗教共同体

女性的世界

帝国的诗人

第七章  繁荣中的不安(1680—1770)

战云再起

享受和平

终身包税制与阿扬的兴起

第八章  奥斯曼体制的终结(1770—1830)

走向终结的时代

界限一:在国际关系中的维持领土的界限

界限二:统治正当性的动摇

界限三: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第五次俄土战争的冲击

向近代国家转换的五十年

结语  在民族国家的浪潮中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是2019年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日]林佳世子。

得书感谢您对《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厦门的兴起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清朝时,厦门作为一个沿海贸易港口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向我们揭示了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逻辑,展示了厦门乃至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生动细节。对于我们今天深度认识厦门商港由来之路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未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朱德的品德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
西藏的阿里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北线“无人区”;西藏的风格;去日土,看岩画;古格怀古;神山和圣湖等。
远去的亲人 电子书
本书记载了作者陈维秀自认识蒋汉杰开始的直至陈维秀离开人世这一段时期有关于蒋家的家族历史以及当时上海地下党员生活的真实写照。陈维秀,祖籍江苏无锡玉祁镇。由母亲作主,19岁嫁给姐夫——商人蒋汉杰。从1939年至1953年养育了五个子女。上海解放前她作为家庭主妇协助丈夫和子女进行地下工作。解放以后进入中国畜产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到1973年退休。2000年前后,她开始撰写蒋汉杰家史,历经数年完稿。她为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