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曹兵武从事文博事业三十余年工作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
内容简介
曹兵武文化论集共三种:考古与文化、文物与文化、博物馆与文化。他结合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文物、文化遗产、考古、博物馆领域的新理论和新实践,以之为参考,对国内这几个领域现状和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本书收录作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几年发表在《中国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等专业报刊或者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学术论文、学术随笔,讨论博物馆产生的历史、定位、展示与服务、发展趋势,以及博物馆中物人关系,介绍国内博物馆发展情况、发展趋势以及有特色博物馆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曹兵武,1983年考入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1987年入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工作,从事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环境考古学。1997年调入国家文物局,先后在博物馆处、社会文物处担任主任科员、副处长。2000年调入中国文物报社工作,先后担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追寻文化:从考古到文博
第一部分 博物馆寻绎
博物馆是什么?
引言
一、艺术、科学、历史及公共性:博物馆基因发源及其汇流
二、博物馆及博物馆学范式检讨
三、博物馆是什么:反思与展望
结语
谈谈博物馆的人与物
为历史、科学与艺术塑像
一、博物馆简史
二、博物馆展览的真善美
三、参观如同文明化的礼仪
四、走向信息生态化
五、独特的精神文化空间
以物为媒
一、博物馆教育应是博物馆的最高职能
二、博物馆教育在博物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博物馆学习与教育的独特性
四、新形势下博物馆及博物馆教育的新变化
五、学会读物:重识博物馆学习与教育
六、当下中国博物馆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七、结语:博物馆是什么的再思考
藏品即媒介
博物馆的媒介化趋势及其实践意义
一、博物馆:越来越强的媒体特性
二、博物馆化:物·信息·符号
三、博物馆传播:物·人·媒介
结语
作为媒介的博物馆
一、博物馆之物作为媒介
二、博物馆展览作为媒介
三、博物馆作为媒体
四、媒介视角下对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史的重新反思
信息时代的博物馆
保存与激活:博物馆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何为博物馆?
博物馆何为?
从私藏到共享:民办博物馆的角色与地位
第二部分 博物馆文化
博物馆热·博物馆学·博物馆文化
关于博物馆文化建设问题
塑造未来:博物馆收藏的新动向
先天与后天:浅谈博物馆核心竞争力及其建设
一
二
三
迎接机遇挑战 共筑文化殿堂
当前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研判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与博物馆评估
一、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
二、博物馆评估
三、我国的博物馆评估工作
博物馆评估与博物馆管理
一
二
三
四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随感
当下博物馆改革的几个瓶颈问题
大众消费时代的博物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三部分 博物馆展示与服务
榜样的力量
再说榜样的力量
从这个展览可以看到什么?
展示服务者也需要自我展示
这个博物馆馆长论坛论了什么?
不能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经念歪
中国博物馆:从数字看差距
博物馆的建与用
博物馆对谁神圣?
上海博物馆是否可以学习?
“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课题概述
博物馆课题结题随感
博物馆课题系列图书出版后记
第四部分 关于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作用与潜力
一、生态博物馆是什么:定义
二、生态博物馆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新工具
三、生态博物馆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工具
四、生态博物馆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工具
五、生态博物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具
六、反思生态博物馆的教训
七、生态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应该注意的事项
生态博物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化工具之一
生态博物馆仍然是一种文化工具
报道
随感
重新认识地方 重构物人关系
一、引言
二、基底与要素
三、路线与方法
四、问题与思考
梭戛
生态博物馆:谁的生态?
生态博物馆调研课题笔记
生态博物馆探索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什么是生态博物馆?
二、生态博物馆的几个重要特点
三、生态博物馆在中国
四、反思
第五部分 博物馆观察
博物馆化案例:青岛啤酒博物馆
户外博物馆的源头
博物馆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展示及利用
一、工业博物馆的起源与发展
二、柳州工业博物馆:遗产资源保护与博物馆展示
三、“博物馆化”与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侗寨小黄:探索建设没有围墙的村寨博物馆
村寨博物馆首先为村民,其次才是为游客
期盼建设一个歌的博物馆
探索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模式
博物馆经营:古根海姆的例子
应考虑建立汶川大地震纪念馆
我们希望建设一个怎样的北川羌族博物馆?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从2004台湾文博专业人士交流访问团管窥台湾博物馆动向
文物无声心有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8位全球性博物馆馆长声明及其引出的问题
一、声明原文:普世性博物馆的重要性
二、声明背景及其反响
捍卫博物馆的核心价值
参加苏东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座谈会有感
参加博协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年会随笔
译·传承·超越
以志存史 以志资治:谈博物馆修志
第六部分 博物馆絮语
宋向光的《物与识》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调研报告》
英雄时代的博物馆
一、博物馆的民族志书写
二、三驾马车
三、漩涡的中心
四、博物馆的使命
《博物馆十二讲》: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基础读本
八十年代的博物馆:世界趋势综览
博物馆:价值、经营与传播
《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编后及2002年国际博物馆日感言
谈谈博物馆教材编写与人才培训
博物馆的新动向
生态(社区)博物馆——2011年合刊导读
博物馆与媒体——2012年第1期导读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前言———2012年增刊导读
博物馆的新动向——2012年第2期导读
博物馆与志愿者——2012年第3期导读
博物馆的社会服务——2012年第4期导读
博物馆的核心价值——2013年第1期导读
什么是好的博物馆:博物馆评估——2013年第2期导读
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2013年第3期导读
自然类博物馆专题——2013年第4期导读
聚焦“民办博物馆问题”——2014年第1期导读
博物馆学科建设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2014年第2期导读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2014年第3期导读
博物馆与艺术——2014年第4期导读
“博物馆与教育”——2015年第1期导读
智慧博物馆让博物馆更聪明——2015年第2期导读
博物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5年第3期导读
关于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史——《中国博物馆》2015年第4期导读
博物馆法治——2016年第1期导读
博物馆与观众——2016年第2期导读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2016年第3期导读
博物馆与文化多样性——2016年第4期导读
如何参观博物馆:专家的建议
博物馆随札
后记
博物馆与文化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曹兵武。
得书感谢您对《博物馆与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