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的发展脉络(1997-2018)

刑法学的发展脉络(1997-2018)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梳理过去二十年间我国刑法学发展的脉络。

内容简介

近二十年来中国刑法学学术研究突飞猛进,在刑法学术史中将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对1997年至2018年二十余年间我国刑法学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从刑法总论部分选择八个专题、分论部分遴选六个重要罪名,以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作为主要采样文本,对刑法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特别是争议问题进行了精细整理与汇集,并作出简要评述。

本书对于相关领域学者了解与把握二十年间中国刑法学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文献检索价值;也能便利刑法专业学习者在理论学习中对刑法学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对于论文写作有很好的基础指引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时延安,男,1972年11月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1994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8月至1997年8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任教。主要成果:《妨害风化罪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合著):参与编辑、撰写了三十余部刑法学专著;在《法学家》《法学》《现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刑法解释

一、刑法解释与罪刑法定主义

(一)刑法解释基本概念

(二)刑法解释与罪刑法定主义

(三)刑法解释受到刑事政策的影响

二、客观解释与主观解释

(一)概念界定

(二)主观主义

(三)客观主义

(四)折中主义

三、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

(一)实质解释

(二)形式解释

(三)二者的分歧

四、目的解释

(一)目的的含义

(二)目的解释与刑事政策

(三)目的解释的优势

(四)目的解释的风险

(五)解释的位阶

五、类推解释

(一)概念界定

(二)允许类推解释

(三)禁止类推解释

六、合宪性解释

(一)合宪性解释的性质与地位

(二)合宪性解释的依据

(三)合宪性解释的作用与价值

(四)合宪性解释运用中的具体问题

第二章 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体系

一、犯罪的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

(二)我国的犯罪概念

(三)社会危害性

(四)“但书”之论争

二、犯罪构成体系

(一)犯罪论体系与犯罪构成

(二)早期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改良

(三)传统四要件说与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论战

三、结语

第三章 犯罪构成要件

一、行为

(一)从危害行为到实行行为的构成要件要素化研究进路

(二)实行行为视角下的焦点问题梳理

二、危害结果

(一)危险犯的立法模式

(二)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根据与限制

(三)危险犯的类型

(四)对于危险犯中危险的判断

(五)抽象危险犯的保护法益

三、因果关系

(一)研究进路:从哲学因果到法律因果的比较研究进路

(二)早期研究特色:对偶然因果与必然因果的热衷与反思

(三)借鉴域外成果而发展出的中国因果关系理论

(三)司法中的实践

四、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的内容

(三)故意的类型

五、过失

(一)犯罪过失的类型

(二)过失的构造

第四章 正当化事由

一、正当防卫

(一)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警察防卫权

二、紧急避险

三、被害人承诺

四、治疗行为、危险接受以及其他正当化事由

五、正当化事由与犯罪论体系的构建

第五章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本质

二、犯罪参与体系

三、共犯的从属性

四、共同正犯

五、间接正犯

六、教唆犯

七、帮助犯

八、共犯的脱离

九、共同犯罪与身份犯

第六章 罪数论

一、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

二、论罪类型的展开

三、对罪数论的总体反思

第七章 刑罚论

一、刑罚观念的学说争鸣

(一)刑罚的正当性追问

(二)刑罚的目的探寻

(三)刑罚的功能定位

二、刑罚体系的改革论争

(一)改革死刑制度

(二)调整刑罚结构

(三)完善刑罚种类

(四)探究保安处分

三、刑罚裁量的理论聚讼

(一)关于量刑情节的争论

(二)有关量刑方法的争论

(三)关于“量刑反制定罪”的反思

四、刑罚执行的现状省思

(一)社区矫正的完善建言

(二)减刑假释制度的改进路径

第八章 死刑问题

一、我国死刑制度的跌宕演进

二、死刑问题备受关注的原因体现

(一)死刑罪名的激增现实不容忽视

(二)国际交流的增进带来了积极影响

(三)死刑政策的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视角的多元促进了认识转变

三、死刑制度的存废之辩的观点对峙

(一)死刑保留论

(二)死刑立即废除论

(三)死刑渐进废除论

四、我国限制死刑的路径选择

(一)刑事立法之维:消减死刑罪名与调整刑罚结构

(二)刑事司法之维:严格限缩死刑适用规模

五、结语

第九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口袋化

(二)具体适用

二、恐怖主义犯罪

(一)刑事政策

(二)立法建议

(三)司法适用

三、交通肇事罪

(一)责任认定

(二)逃逸

(三)其他

四、危险驾驶罪

(一)立法建议

(二)相关争议

(三)司法适用

第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一般理论

(二)食品犯罪

(三)药品犯罪

二、走私罪与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三、金融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

(一)金融刑法的一般理论

(二)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三)金融诈骗罪

(四)互联网金融

四、危害税收征管罪与扰乱市场秩序罪

(一)危害税收征管罪

(二)扰乱市场秩序罪

五、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六、经济犯罪的总体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故意杀人罪

二、故意伤害罪

三、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以及相关器官犯罪

四、强奸罪

五、非法拘禁罪

六、绑架罪

七、拐卖妇女、儿童罪

八、侮辱罪、诽谤罪

九、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一)个人信息的范围

(二)犯罪主体问题

(三)犯罪客体问题

(四)“情节严重”的认定

(五)刑事政策的考量

十、虐待罪

第十二章 侵犯财产罪

一、侵犯财产罪的一般问题

(一)占有

(二)财产性利益

(三)虚拟财产

(四)其他

二、抢劫罪

三、盗窃罪

四、诈骗罪

五、侵占罪

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七、抢夺罪

八、敲诈勒索罪

九、故意毁坏财物罪

十、职务侵占罪

十一、破坏生产经营罪

十二、聚众哄抢罪

第十三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犯罪

(一)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犯罪的构成要件

(二)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

(三)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犯罪的立法完善

二、寻衅滋事罪

(一)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二)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

(三)寻衅滋事罪的立法完善

三、黑社会性质犯罪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认定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完善

四、虚假诉讼罪

(一)虚假诉讼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二)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

(三)虚假诉讼罪的立法完善

五、环境犯罪

(一)环境犯罪构成要件

(二)环境犯罪的司法认定

(三)环境犯罪的立法完善

六、毒品犯罪

(一)毒品犯罪的主观方面

(二)毒品犯罪的司法认定

(三)毒品犯罪的立法完善

第十四章 职务犯罪

一、贪污贿赂罪

(一)刑事政策

(二)贪污罪的构成要件

(三)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四)贪污受贿罪的处罚

(五)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六)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七)行贿罪

(八)贪污贿赂罪的发展方向

二、渎职罪

(一)渎职罪的犯罪构成

(二)罪数问题

(三)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

(四)徇私枉法罪与枉法仲裁罪

(五)食品监管渎职罪

刑法学的发展脉络(1997-2018)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时延安。

得书感谢您对《刑法学的发展脉络(1997-2018)》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近代多位法律人的人生经历和法学思想。
写给老板的法律课 电子书
为老板提供全方位的法律防范指南,老板处理法律纠纷、规避运营风险的红宝书。
写给老板的财务课 电子书
如何快速看懂公司财报,学会利用财务管控来进行公司经营,一本书看透公司财务管控。
行动中的劳动法律 电子书
以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劳动法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影响劳动法律落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 电子书
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