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

法理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位法律学者历时十余载,精心打造的中国本土法学经典著作、法理学高级教科书。

内容简介

本书除绪论外,共四编四十二章。

第一编从语义、规范、道德、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性别卜个视角,讨论认识和理解法律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第二编从正义、自由、平等、人权、权利、民主、法治、分权、宽容、宪政十个主题,分析现代政治和法治实践必须坚守的价值和原则。第三编从宪法、立法、司法、法律体系、法律程序、法律职业等方面,考察法律产生和运行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第四编梳理中西法律思想以及中国的民本、法治、近代变法等思想脉络,展现古今法律思想的演变历史。

本书体现了作者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探寻和开拓中国政道法理的学术努力,既可用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教学,也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主编夏勇,法学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副主编胡水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理学研究室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绪论 什么是法理学

第一编 观念和方法

第一章 法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法理念与文化认知

第二节 刑与名

第三节 法与名教

第四节 法的名与实

第二章 法的规范分析

第一节 法与命令

第二节 法与规则

第三节 法律规范体系

第三章 法的道德分析

第一节 法律理论中的“道德”概念

第二节 法与道德的关系

第三节 关于法与道德的不同理论

第四节 法与道德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法的政治分析

第一节 作为政治附属物的法律

第二节 作为政治制衡器的法律

第三节 法律的权力结构

第五章 法的历史分析

第一节 法的历史分析的界定

第二节 法的历史分析的理论谱系

第三节 法的历史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第六章 法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法的经济分析概说

第二节 法的经济分析实例

第七章 法的社会分析

第一节 外部的科学分析视角

第二节 法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节 法的社会分析方法

第八章 法的文化分析

第一节 文化与法

第二节 用文化的眼光看法律

第三节 作为一种文化的法律

第九章 法的宗教分析

第一节 法的宗教维度

第二节 政教分离原则

第三节 法与宗教的关系

第十章 法的性别分析

第一节 女权主义的法律观

第二节 女权主义的性别平等观

第三节 女权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二编 价值和原则

第十一章 正 义

第一节 正义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正义的种类划分

第三节 法律与正义

第十二章 自 由

第一节 自由观念与法律

第二节 作为政治和法律权利的自由

第三节 自由与法治主义

第十三章 平 等

第一节 个人平等

第二节 阶级平等

第三节 政党平等

第四节 民族平等

第五节 性别平等

第六节 法律平等

第十四章 人 权

第一节 人权及其论证

第二节 人权思想和人权制度

第三节 人权在中国

第十五章 权 利

第一节 权利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权利的分析哲学

第三节 权利的价值哲学

第十六章 民 主

第一节 民主的概念

第二节 民主与反民主理论

第三节 民主原则及相关问题

第十七章 法 治

第一节 法治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法治的主要规诫

第三节 法治的基本价值

第四节 法治的悖论与语境

第十八章 分 权

第一节 政治哲学与分权

第二节 司法权与治理权的区分

第十九章 宽 容

第一节 宽容与法理学

第二节 宽容的法哲学基础

第三节 宽容与中国文化

第四节 宽容的政治化和法律化

第二十章 宪 政

第一节 宪法、民主与宪政

第二节 宪政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转型时期的中国宪政

第三编 制度和机理

第二十一章 宪法制度

第一节 宪法之上有没有法

第二节 宪法是不是法

第三节 何谓违宪及如何认定违宪

第四节 宪法的核心是什么

第二十二章 立法制度

第一节 立法与立法权

第二节 立法的历史:希腊法和罗马法

第三节 立法要义

第二十三章 司法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构设置的一般规律和模式

第二节 司法机构职权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司法原则及程序模式

第四节 司法人员与司法保障及监督机制

第五节 近期司法改革动向

第二十四章 法律移植

第一节 法律是否可以移植

第二节 全球化与法律移植

第三节 法律移植的范式

第二十五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三节 “一国两制”下的法律体系

第二十六章 法律程序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第二节 法律程序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法律程序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法律的正当程序

第二十七章 法律效力

第一节 法律效力的概念和本原

第二节 法律效力的结构

第三节 法律效力的维度

第二十八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分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第六节 法律关系的运行:法律事实

第二十九章 法律事实

第一节 法律事实的理论前设

第二节 证据规则

第三节 证明理性

第三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要素

第三节 法律责任与免责

第三十一章 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制裁的源起和变迁

第二节 法律制裁的属性、功能和根据

第三节 法律制裁的原则、方式和替代

第三十二章 法律救济

第一节 法律救济概述

第二节 法律救济与救济权

第三节 法律救济机制

第三十三章 法律监督

第一节 法律监督概述

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理论和历史

第三节 法律监督制度比较分析

第三十四章 法律解释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方法

第三节 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三十五章 法律推理

第一节 法律推理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法律推理的功能及其局限

第三十六章 纠纷解决

第一节 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第三十七章 法律职业

第一节 定义和分析框架

第二节 法律职业的兴起

第三节 法律职业的制度形式

第四节 法律职业伦理

第四编 历史和脉络

第三十八章 西方法律思想简述

第一节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法律思想

第二节 西方近代法律思想

第三节 现代西方法理学

第三十九章 中国法律思想简述

第一节 古代天命、天罚观

第二节 先秦法律思想源流

第三节 纲常名理之变迁

第四十章 中国的民本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民权观念

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民权诉求与理论建树

第三节 政治浪漫主义与文化怀疑主义

第四节 新民本说要义

第四十一章 中国的法治思想

第一节 关于法治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第二节 中国古代有无自然法思想

第三节 儒家的“德治”和“人治”

第四节 法家的“法治”

第五节 中国古人关于法治的规诫

第四十二章 中国近代变法思想与法治

第一节 华夷之辨与本末之辨:法治的进路问题

第二节 专制主义与自由主义:法治的价值问题

第三节 欧美中心与本土主体:法治的文化问题

第四节 张扬理想与建设制度:法治的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法理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夏勇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法理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