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问题为导向,以论证为核心,一部理解分析哲学史的佳作。
内容简介
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主要的两大哲学流派之一,自摩尔、罗素以来,大师辈出,经典产品层出不穷,可以说,整个改变了西方哲学的面貌。本书是探讨20世纪分析哲学的一部巨著,作者是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在书中详尽地考察了从摩尔、罗素、维特根斯坦到蒯因、克里普克等大师的哲学思想,对其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做了极其精彩的分析,对其论证中的不足同样做了犀利的批评。
第二卷通过如下哲学家或学派来解释分析传统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的演变:首先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和英国的日常语言学派,然后是威拉德·冯·奥曼·蒯因在科学启发下向自然主义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与唐纳德·戴维森的语言理论的融合,最后是索尔·克里普克对必然性和先天性的概念重构,这种重构改变了分析哲学的轨迹。正是这个时候,分析的传统背离了关于哲学的语言观念,并回归到把逻辑和语言作为哲学理论化的有力工具的早期视野中去。尽管关于哲学的语言视野失败了,但我们在理解哲学各个领域的核心问题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第二卷讲述了上述故事,而它的“尾声”部分勾勒了二十世纪结束之际哲学专业化的多元化新纪元。
作者简介
作者司各特·索姆斯,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著有《超越严格性》和《理解真理》,他是《句法论证和英语的结构》的作者之一,以及《命题与态度》的编者之一 。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代译序
致谢
导论 概览和历史背景
第一部分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第一章 对《逻辑哲学论》式语言观和分析观的拒斥
第二章 遵守规则和私人语言论证
第二部分 日常语言哲学的经典:真理、善、心灵和分析
第三章 赖尔的困境
第四章 赖尔的心的概念
第五章 斯特劳森关于真的表述行为理论
第六章 黑尔关于好的表述行为理论
第三部分 日常语言哲学的其他经典:对极端怀疑论的回应
第七章 马尔考姆的范例论证
第八章 奥斯丁的《感觉与可感物》
第四部分 保罗·格赖斯和日常语言哲学的终结
第九章 语言使用和交谈的逻辑
第五部分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的哲学自然主义
第十章 翻译的不确定性
第十一章 蒯因极端的语义消除主义
第六部分 唐纳德·戴维森论真和意义
第十二章 作为意义理论的真理论
第十三章 真、释义和可替代的概念框架的所谓的不可理解性
第七部分 索尔·克里普克论命名与必然性
第十四章 名称、本质和可能性
第十五章 必然后天性
第十六章 偶然先天性
第十七章 自然类别词项和理论上的识别陈述
尾声:专业化的纪元
附录
译后记
20世纪分析哲学史(第二卷):意义的时代是2019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司各特·索姆斯。
得书感谢您对《20世纪分析哲学史(第二卷):意义的时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