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论讲义

正义论讲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正义论》是一座纯粹由哲学概念搭建起来的理念大厦,而本书就像一本参观这座理念大厦的导游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正义论》原典选读”课程十年来的积累,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读者讲解《正义论》一书的论证结构和核心内容。

这本“导游手册”以其清晰的逻辑使读者不至迷失在概念迷宫之中;以其思辨性的推理让读者感悟分析哲学的魅力;以其活泼生动的语言扫除学术著作的阅读障碍。

书中所讨论的理论主要有:原初状态、正义原则、优先规则、程序正义、正义感、理性的善,等等。这些理论和概念通过本书而为人们所知,却并没有因其作者约翰·罗尔斯的逝去而被人们遗忘。

作者简介

作者李石,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哲学硕士,意大利LUISS大学政治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已出版专著三部:《积极自由的悖论》(商务印书馆2011年)、《平等理论的谱系——西方现代平等理论探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政治哲学十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编著一部:《自由:公共领域的私人空间》(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并在《哲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序 一书一世界

第一讲 作为公平的正义

一 罗尔斯与《正义论》

二 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

三 正义的环境

四 公平与正义的关联

第二讲 原初状态

一 自然状态的特征

二 “无知之幕”与公平的签约状态

三 签约各方的理性

四 两种道德能力

五 反思平衡

第三讲 正义原则的表述

一 平等的自由原则

二 公平机会的平等

三 差别原则

四 第二个正义原则的四种解释

五 民主的平等

第四讲 正义原则的选择

一 正义原则与形式限制

二 对两个正义原则的推导

三 平均功利原则

四 排除古典功利原则

五 排除完善原则和混合原则

第五讲 优先规则

一 何谓“优先规则”

二 有关自由优先的争论

三 “差别原则”破坏了“自由”的“优先性”

第六讲 程序正义

一 程序正义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二 程序正义的种类

三 纯粹程序正义在《正义论》中的应用

四 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五 形式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区别

六 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一致性

第七讲 理性的善

一 两种善理论的划分

二 善的定义

三 理性生活计划

四 从弱理论到强理论

五 应用于个人的正当原则

六 善与正当的关系

第八讲 正义的制度

一 制度构建的四个阶段

二 平等的参与原则

三 法治的准则

四 公共部门与公共利益

五 政府的五个部门

第九讲 正义感与制度的稳定性

一 何谓正义感

二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三 正义感作为一种公共知识

四 自然义务与道德教育

第十讲 非理想理论

一 理想理论与非理想理论

二 服从不正义法律的义务

三 公民不服从的宪法理论

四 良心拒绝及其证明

结语 站在学术史的转折点上

一 从分析哲学到政治哲学

二 罗尔斯对直觉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三 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

附录一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rational”与“reasonable”含义及翻译辨析

附录二 《正义论》迷你词典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正义论讲义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石。

得书感谢您对《正义论讲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电子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贺来力作,阐发了马克思辩证法对于解决当代哲学内在矛盾、推动哲学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公共行政伦理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首先撷取功利主义、康德主义及儒家美德伦理,提炼其伦理价值与公共行政的契合性,分别作为行政伦理之利益论、义务论和德性论基础,并整合其为公共政策所依凭之“综合伦理”。接着以中西官僚制为典型的公共组织类型,探讨其在结构、文化和价值方面对行政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行政人在其组织伦理困局中的可能出路。最后深入论证行政人的角色和责任,深度挖掘其责任之源,竭力凸显行政人之公民角色定位、民主型人格及道德成熟之本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电子书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到玄学再到理学的传承与新变,其积极成果是经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学术遗产。
西儒卫礼贤易论举要 电子书
卫礼贤的易学思想既是对《易经》精神的引申,也是对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也融入近代西方,尤其是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他用从无意识、显意识到精神(灵魂)的体悟过程,来解读《易经》神奇指引,揭去了自古以来蒙在《易经》之上神秘的面纱,使得以艰深著称的东方经典首度走进西方大众的心灵,也使得《易经》呈现出与本土不同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