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尽思索与追问。
内容简介
本书含陈乐民先生晚年的两本学术随笔《启蒙札记》与《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欧洲著名历史学者史傅德教授的对话录)。作为国际政治和欧洲学家,在西方文明史中,作者特别关注启蒙精神怎样在西欧以及北美萌芽、生长和铺开,而了解启蒙精神有助于理解欧洲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思中国的启蒙。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作参照,有些欧洲历史的特性便容易忽略。在对谈中,两位学者的批判与反思贯穿了欧洲内战、市场经济、宗教改革、民族主义、教育、革命、理性、传统、政党、欧盟建设等诸多话题,时时激起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本书语言平易近人,是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尽思索与追问。
作者简介
作者陈乐民,生于民国时期的旧式家庭,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后辗转就读于燕京、中法、清华、北大四所大学。1953年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工作,70年代初转到“对外友协”欧洲处,80年代初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所长之职。晚年专注于欧洲文明研究,是在中国首倡“欧洲学”观念的学者。
陈乐民先生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亚非拉欧美各地,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和讲学活动。其主要著作有《欧洲文明十五讲》《欧洲文明的进程》《20世纪的欧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等,是中国欧洲思想史、政治史研究的典范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为什么启蒙?
第一编 启蒙札记
前言: “启蒙”札记
一 何谓启蒙
讲一点18世纪以前的历史
科尼斯堡的圣人——康德与启蒙
康德论启蒙——读康德《何谓启蒙,答复这个问题》
启蒙在苏格兰
启蒙的进程——以英国为例
英国启蒙的近代意义
二 伏尔泰与启蒙
伏尔泰与启蒙——伏尔泰诞生三百年
重读伏尔泰《哲学通信》
理性·人性·文人
跟伏尔泰去英国
“理性”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
伏尔泰与爱尔维修
伏尔泰:“铲除卑鄙”
《论宽容》中译本问世——兼及译家蔡鸿滨
伏尔泰的一篇讽寓小品
伏尔泰的大脑
从迷信到理性——伏尔泰为什么写“历史哲学”
闲说“伏尔泰与中国”
“大杂家”伏尔泰
敬畏思想家
三 论其他启蒙思想家
说说狄德罗
狄德罗的一篇小说:《修女》
狄德罗的“沙龙随笔”
卢梭是怎样一个人
论卢梭
思想巨人约翰·洛克
大卫·休谟何许人
伏尔泰笔下的卢梭与休谟
弗朗西斯·培根
四 启蒙与中国
瞎子摸象——启蒙时期欧洲哲学家眼中的“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与中国——兼及“儒学”与欧洲启蒙时期
启蒙在中国
市民社会的经验在欧洲
李慎之去世五年祭
即使是一粒沙子,也该是一粒有“灵性”的沙子(代后记)
第二编 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前言
第一部分 公民社会
一 概念
二 神圣罗马帝国:公民社会初露端倪
三 公民社会:欧洲内战的产物
四 宗教改革、农民起义:什么对于公民社会更有意义?
五 17—19世纪的欧洲:一艘行驶在大海上却要重建的大船
六 民族主义与公民社会
七 20世纪后现代思想家、因特网
八 中西对比 自我批判:教育和培训
第二部分 启蒙精神
一 苏格兰活跃的经济对启蒙的推动
二 启蒙的概念
三 思想多元化
四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的关系
五 对理性的理解
六 19世纪的欧洲
七 欧陆和英美传统
八 政党
九 欧盟建设——公民社会——启蒙精神
小结
后记
再版后记: 欧洲公民社会的语义沿革
人名索引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是2017年由新经典文化出版,作者陈乐民。
得书感谢您对《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