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尽思索与追问。

内容简介

本书含陈乐民先生晚年的两本学术随笔《启蒙札记》与《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欧洲著名历史学者史傅德教授的对话录)。作为国际政治和欧洲学家,在西方文明史中,作者特别关注启蒙精神怎样在西欧以及北美萌芽、生长和铺开,而了解启蒙精神有助于理解欧洲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思中国的启蒙。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作参照,有些欧洲历史的特性便容易忽略。在对谈中,两位学者的批判与反思贯穿了欧洲内战、市场经济、宗教改革、民族主义、教育、革命、理性、传统、政党、欧盟建设等诸多话题,时时激起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本书语言平易近人,是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尽思索与追问。

作者简介

作者陈乐民,生于民国时期的旧式家庭,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后辗转就读于燕京、中法、清华、北大四所大学。1953年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工作,70年代初转到“对外友协”欧洲处,80年代初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所长之职。晚年专注于欧洲文明研究,是在中国首倡“欧洲学”观念的学者。

陈乐民先生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亚非拉欧美各地,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和讲学活动。其主要著作有《欧洲文明十五讲》《欧洲文明的进程》《20世纪的欧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等,是中国欧洲思想史、政治史研究的典范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为什么启蒙?

第一编 启蒙札记

前言: “启蒙”札记

一 何谓启蒙

讲一点18世纪以前的历史

科尼斯堡的圣人——康德与启蒙

康德论启蒙——读康德《何谓启蒙,答复这个问题》

启蒙在苏格兰

启蒙的进程——以英国为例

英国启蒙的近代意义

二 伏尔泰与启蒙

伏尔泰与启蒙——伏尔泰诞生三百年

重读伏尔泰《哲学通信》

理性·人性·文人

跟伏尔泰去英国

“理性”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

伏尔泰与爱尔维修

伏尔泰:“铲除卑鄙”

《论宽容》中译本问世——兼及译家蔡鸿滨

伏尔泰的一篇讽寓小品

伏尔泰的大脑

从迷信到理性——伏尔泰为什么写“历史哲学”

闲说“伏尔泰与中国”

“大杂家”伏尔泰

敬畏思想家

三 论其他启蒙思想家

说说狄德罗

狄德罗的一篇小说:《修女》

狄德罗的“沙龙随笔”

卢梭是怎样一个人

论卢梭

思想巨人约翰·洛克

大卫·休谟何许人

伏尔泰笔下的卢梭与休谟

弗朗西斯·培根

四 启蒙与中国

瞎子摸象——启蒙时期欧洲哲学家眼中的“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与中国——兼及“儒学”与欧洲启蒙时期

启蒙在中国

市民社会的经验在欧洲

李慎之去世五年祭

即使是一粒沙子,也该是一粒有“灵性”的沙子(代后记)

第二编 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

前言

第一部分 公民社会

一 概念

二 神圣罗马帝国:公民社会初露端倪

三 公民社会:欧洲内战的产物

四 宗教改革、农民起义:什么对于公民社会更有意义?

五 17—19世纪的欧洲:一艘行驶在大海上却要重建的大船

六 民族主义与公民社会

七 20世纪后现代思想家、因特网

八 中西对比 自我批判:教育和培训

第二部分 启蒙精神

一 苏格兰活跃的经济对启蒙的推动

二 启蒙的概念

三 思想多元化

四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的关系

五 对理性的理解

六 19世纪的欧洲

七 欧陆和英美传统

八 政党

九 欧盟建设——公民社会——启蒙精神

小结

后记

再版后记: 欧洲公民社会的语义沿革

人名索引

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是2017年由新经典文化出版,作者陈乐民。

得书感谢您对《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遵义会议精神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全新的、多维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形成及其所取得的精神成果,探讨遵义会议的历史价值及其所铸就的伟大精神的当代价值,并发掘遵义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提炼遵义会议精神的准确表述,探讨了遵义会议精神弘扬的基本思路。
匠心 追寻逝去的工匠精神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七章,分别从坚持、专注、踏实、勤奋、严谨、精进、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工匠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为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绘制了人生蓝图,规划了人生目标,教给了人们奋斗的方法。同时劝诫人们,要像工匠那样,不慕虚荣,不求名利,耐得了寂寞,经得了诱惑,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力求细节上的完美,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心扑在工作上。执着坚守,不断精进,用“笨功夫”练就“真本事”,
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电子书
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近代四川的区域认同、学术源流与文化想象进行了深入的勾勒。
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电子书
《中华读书报》“2017年不可错过的25种历史和传记好书”。
遵义会议精神文献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统梳理了遵义会议精神相关文献,并就相关文献、观点进行了分类及辨析,全面、客观和科学地展现了遵义会议及其精神铸就的历史脉络,为深化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