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形而下之理的探讨激发出新的理论能量。

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部讨论了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结构,特别是他在经验研究中折射出来的原理性假说;第二部讨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生在日本的昭和史论争。

本书通过对这两个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如何破除静态的知识感觉,建立把握动态过程的认识论课题。在形而下层面建立多元的普遍性,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相似性进入差异,并进而在差异状态中理解差异。为此,不仅需要哲学认识论的翻转,而且需要对经验的重新认识。破除旧形而上学的干扰,把世界视为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这个恩格斯留下的思想课题,通过形而下之理的探讨激发出新的理论能量。

作者简介

作者孙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专业为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竹内好的悖论》《文学的位置》《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序 在形而下层面结构原理

第一部 探寻历史的“基体”

上篇 在中国的历史脉动中求真

下篇 中国历史的“向量”

第二部 历史与人

上篇 现代史书写与“国民体验”

下篇 现代史书写的认识论转换

后记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是2017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歌。

得书感谢您对《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电子书
美国知名史学专家柯博文从局外视角,剖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日本 电子书
本书全面展现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日本近世国学者的华夷论与自他认识 电子书
华夷思想是前近代东亚世界进行自我认识和他者认识的主要思维模式。本书以日本近世国学者的自他认识与传统华夷思想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大国隆正的自他认识来探讨国学者华夷论的特点。
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电子书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最高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股肱之臣”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本书是“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