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书内容完备、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为读者加深对明代殿试、状元及状元策的理解提供了诸多方便。
内容简介
本书是比较完整的一部明代廷试策辑本,汇集明代88科89位状元的廷试策(只缺崇祯十六年一科),约40万字。精选底本,并以尽可能多的参校本,详加校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可资征信的原始文本。
科举制度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对它的研究依然是有生命力的课题。殿试策问内容是征询治国安邦的良策,问题涉及社会的现实诸多方面,而策对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因而,这些殿试策问、策对,可以成为我们了解有明一代历史的重要窗口,廷试文有巨大的认识价值。从文学角度看,这些状元文章对研究“策”文的价值,更是自不待言。有鉴于此,将明代历科廷试策汇为一编,并详加校对,以利读者使用,进而推动相关研究,是一件有学术意义的工作。
作者简介
作者马庆洲,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近年又涉足科举研究。
出版有《淮南子考论》《淮南子今注》《说汉赋》《两汉文选》《澹轩文集校注》等著作。在《文学遗产》《文史知识》《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书评、随笔等各类文章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前言
整理説明
一 洪武四年辛亥科吴伯宗
二 洪武十八年乙丑科丁顯
三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科任亨泰
四 洪武二十四年辛未科黄觀(又名許觀)
五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科張信(策對缺)
六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南榜」陳(策對缺)
七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北榜」韓克忠
八 建文二年庚辰科胡廣(又名胡靖)
九 永樂二年甲申科曾棨
一〇 永樂四年丙戌科林環
一一 永樂九年辛卯科蕭時中
一二 永樂十年壬辰科馬鐸
一三 永樂十三年乙未科陳循
一四 永樂十六年戊戌科李騏
一五 永樂十九年辛丑科曾鶴齡
一六 永樂二十二年甲辰科邢寬
一七 宣德二年丁未科馬愉
一八 宣德五年庚戌科林震
一九 宣德八年癸丑科曹鼐
二〇 正統元年丙辰科周旋
二一 正統四年己未科施槃
二二 正統七年壬戌科劉儼
二三 正統十年乙丑科商輅
二四 正統十三年戊辰科彭時
二五 景泰二年辛未科柯潛
二六 景泰五年甲戌科孫賢
二七 天順元年丁丑科黎淳
二八 天順四年庚辰科王一夔(又名謝一夔)
二九 天順八年甲申科彭教
三〇 成化二年丙戌科羅倫
其一
其二
三一 成化五年己丑科张昇
三二 成化八年壬辰科吴寬
三三 成化十一年乙未科謝遷
三四 成化十四年戊戌科曾彦
三五 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王華
三六 成化二十年甲辰科李旻
三七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費宏
三八 弘治三年庚戌科錢福
三九 弘治六年癸丑科毛澄
四〇 弘治九年丙辰科朱希周
四一 弘治十二年己未科倫文叙
四二 弘治十五年壬戌科康海
四三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顧鼎臣
四四 正德三年戊辰科吕楠
四五 正德六年辛未科楊慎
四六 正德九年甲戌科唐皋
四七 正德十二年丁丑科舒芬
四八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楊維聰
四九 嘉靖二年癸未科姚淶
五〇 嘉靖五年丙戌科龔用卿
五一 嘉靖八年己丑科羅洪先
五二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林大欽
五三 嘉靖十四年乙未科韓應龍
五四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茅瓚
五五 嘉靖二十年辛丑科沈坤
五六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秦鳴雷
五七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李春芳
五八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科唐汝楫
五九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陳謹
六〇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諸大綬
六一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丁士美
六二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申時行(又名徐時行)
六三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范應期
六四 隆慶二年戊辰科羅萬化
六五 隆慶五年辛未科張元忭
六六 萬曆二年甲戌科孫繼皋
其一
其二
六七 萬曆五年丁丑科沈懋學
六八 萬曆八年庚辰科張懋修
六九 萬曆十一年癸未科朱國祚
七〇 萬曆十四年丙戌科唐文獻
七一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焦竑
七二 萬曆二十年壬辰科翁正春
七三 萬曆二十三年乙未科朱之蕃
七四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趙秉忠
七五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張以誠
七六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楊守勤
七七 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黄士俊
七八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韓敬
七九 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科周延儒
八〇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錢士升
八一 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莊際昌
八二 天啓二年壬戌科文震孟
八三 天啓五年乙丑科余煌
八四 崇禎元年戊辰科劉若宰
八五 崇禎四年辛未科陳于泰
八六 崇禎七年甲戌科劉理順
八七 崇禎十年丁丑科劉同升
八八 崇禎十三年庚辰科魏藻德
八九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楊廷鑑(策問、策對缺)
附録
《皇明歷科狀元全策》序
《歷科廷試狀元策》序
國朝廷試儀制
明代歷科狀元總考
皇明歷科狀元姓氏籍貫履歷
參考文獻
跋
明代历科状元策汇编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庆洲。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历科状元策汇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