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封建主义

何为封建主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封建主义的必读书目,作者对封建主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深入研究,极具知识性和启发性。

内容简介

“封建主义”这一概念有三种理解: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

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现代史学家以比利时学者冈绍夫为主要代表。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

广义封建主义的代表是马克·布洛赫,他将封建主义视为一种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其研究是对这种“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把它联为一体的各项原则进行剖析并做出解释”。

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其根本特征,是将封建主义首先理解为一种所有制形式、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社会形态。

《何为封建主义》(Qu'est-cequelaféodalité)是研讨狭义封建制度的名作。集中探讨西欧封建主义的起源、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封建主义和10—13世纪的封建主义。冈绍夫认为,构成这种封建主义基本内容的是两大要素,一是人身方面的,即封臣制,二是财产方面的,即封土制或称采邑制。所以他认为封建主义“意味着封土制和封臣制的体系”。

作者简介

作者弗朗索瓦·冈绍夫(F.L.Ganshof),1895年出生于比利时,后入根特大学学习,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起在根特大学任教,长期教授中世纪史,专治法律制度史,1980年去世。冈绍夫一生著述颇丰,据说有600多种,主要集中在8-13世纪的西欧史,其中zui著名的即是《何为封建主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言

英译本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起源

封建主义的起源

1.墨洛温时期扈从队伍的形成

2.委身制

3.恩地

第二部分 加洛林封建主义

引言

第一章 加洛林王朝早期的封土-封臣制度

1.封臣制和恩地制的结合与这些惯制的传播

2.封臣等级的兴起

第二章 查理曼及后继者统治下的封土-封臣制

1.名词释义

2.封臣制和恩地制的进一步传播

3.国王的封臣

4.其他封君的封臣

5.封臣关系产生的法律形式

6.委身行为

7.效忠誓言

8.相关方的行动自由

9.封臣的役务

10.封臣对封君的服从

11.效忠概念

12.授恩地的封臣及未授恩地的封臣

13.封臣的恩地

14.封臣制和恩地制的合法结合

15.封君和封臣对恩地的权利

16.恩地的继承

17.封臣契约的多重性

第三章 封土-封臣关系对国家结构的影响

1.封臣制在加洛林国家中的地位

2.恩地和“荣誉地”

3.封君在封臣和国王之间的地位

4.国王封臣的角色

5.封土-封臣关系阻止国家分裂

第三部分 典范时代的封建主义

引言

第一章 封臣制

1.名词释义

2.封臣契约

3.臣服礼

4.效忠礼

5.接吻礼

6.吻足礼

7.例外情况

8.书面契约

9.农奴的臣服礼

10.封臣契约的影响

11.封君的权力

12.双方的义务

13.封臣的效忠

14.封臣的役务

15.援助

16.建议

17.不承担役务的封臣

18.封君的义务

19.封君和间接封臣

20.契约的毁弃

21.制裁

22.继承性

23.多重效忠

24.绝对臣服

第二章 封土

1.名词释义

2.封土的内容

3.封土的不同类型

4.封授式

5.书面记录

6.封土的放弃

7.领地间的从属关系

8.封君和封臣对封土的权利

9.封土的处置权

10.封土的继承性

11.继承金

12.封土继承体制

13.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14.女性的封土继承权

15.封土再封授

16.转让权

第三章 封臣制与封土的关系

1.封土-封臣关系的实现

2.封土是封臣效忠和役务的理由

3.封土封授与臣服礼之关系

4.效忠誓言与封土封授之联系

5.附属于封土的封臣役务

6.封土作为封臣义务的原因

7.封土-封臣关系“实现”的其他现象

8.臣服与效忠作为获得封土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封土-封臣关系与国家政权

1.封土与“司法”

2.封土司法权

3.国家政权架构中的封土封臣关系

4.法兰西

5.德意志

6.英格兰

7.结论

结语

1.13世纪以后的封土-封臣惯制

2.封建主义的遗产

参考书目

补充书目(1982年)

缩写符号

译后记

何为封建主义是201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比利时] 弗朗索瓦·冈绍夫。

得书感谢您对《何为封建主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电子书
从政治文化角度研究华夏与华夏化。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