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20年春季刊。
内容简介
本辑主要栏目有“北京史学四十年”,以笔谈的形式形成了一组纪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北京史研究理论与成果回顾、总结的文章,涉及到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四十年、北京戏剧史研究四十年、北京考古与北京史研究四十年等学术论文;除此之外还有“历史书写与城市记忆”、“经济与社会”、“水利史研究”、“京津冀城市变迁研究”等其他栏目,汇聚了24篇学术研究论文。
作者简介
编者靳宝,内蒙古化德县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北京史学四十年
北京史研究四十年
一 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几种形式
三 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主要趋势
附录1 历史所历年出版专著
附录2 “北京专史集成”出版情况
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四十年
一 沿革地理的继续发展
二 空前巨制《北京历史地图集》
三 亟待深化的环境变迁研究
四 历史色彩浓重的历史人文地理
五 兴趣与需要推动下的区域地名研究
六 学位论文显示的新兴力量
北京考古发现与北京史研究
一 北京考古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二 北京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三 北京考古与历史相结合的展望
北京戏剧史研究四十年
一 重要研究成果
二 研究重点和时代特色
三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走向
历史书写与城市记忆
落日余晖:英法联军笔下的北京图景
一 英法联军对北京的侦察和占领
二 北京的城墙
三 北京的城市布局和观感
四 北京城内的建筑景观
五 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
六 结语:中西交流中的不同面相
西人京缘:庄士敦印象中的颐和园及其管理
一 庄士敦印象中的颐和园
二 庄士敦管理颐和园的机缘
三 庄士敦对颐和园的实际管理
四 庄士敦受到的攻击及应对
结论
民国前期北京高校洋教员居住区研究
引言:入“乡”如何随“俗”
一 营造之思:园的诞生
二 理想“融合”现实:住宅的多元选择
三 “燕京精神”:以社区为大家
结语
当代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一 京剧老生流派综述
二 当下京剧老生流派传承之状况
三 结语
曲艺中的城市记忆:从传统相声文本看近代北京地区的庸医及医疗纠纷
一 相声中所描绘的庸医形象及其历史分析
二 相声中所见的晚清医疗纠纷
三 余论
试论明清时期的正阳门
一 传统营造思想下修建的城门
二 “国门”地位的由来
三 正阳门与市民生活
经济与社会
清乾隆朝北京西郊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益
一 “一水贯五园”的园林体系
二 对西山水质的保护与优化
三 昆明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营建
四 对西郊气候的调节
五 结语
晚清山西商人在京师的金融经营
一 账本整理中的要素和界定
二 金融经营与金融谱系考论
三 结论
清代北京的票号
一 清初京师商号会票
二 北京票号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三 北京票号的鼎盛时期
四 北京票号的衰落
商业团体与地方捐税
一 民初清苑干鲜果业的公益捐额纷争
二 包捐和认捐:吴文瀚事件与干鲜果业行内外纳捐纠纷
三 商业萧条下的捐额交涉
四 斗税征收的纠葛
余论
城市变迁与政治制度
房山十字寺辽、元二碑与景教关系考
一 十字寺遗址现状及石刻情况
二 辽、元二碑录文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 明代对辽、元二碑碑文之重刻及改动
四 辽、元二碑碑文考释
五 十字寺历史沿革及与景教之关系
六 结语
元明清三代南锣鼓巷行政区划考
一 清代分属中西坊和灵中坊,并为镶黄旗满洲三参领居址
二 明代属分昭回坊和靖恭坊
三 元代亦分属昭回坊、靖恭坊
四 小结
北京城市轴线的变迁历程与未来趋向
一 传统中轴线的伸缩及其时代特征
二 长安街横向轴线兴起的标志意义
三 新规划的实施可能筑就北京城市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四 结论
民国元年取消军政分府问题初探
一 军政分府设立的背景及样态
二 取消军政分府的实践
三 取消军政分府对军民分治的影响
四 结语
抗战以来国民党党团政策的转变与北平市党政融合体制
一 南京政府初期国民党党团政策与地方党政关系
二 全面抗战以来的国民党党团政策与地方党政关系
三 政府中党团的建立与北平市党政融合体制
四 结论
经学与思想
明清帝王的视学临雍盛典
一 视学和临雍
二 明代皇帝的视学
三 清代皇帝的视学临雍
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解经方法的疏失
一 未仔细归纳、阅读《传》文而致误
二 将“时日月例”与“辞例”绝对化而致误
三 牵合“时月日例”与“辞例”致误
四 结论
论《逸周书·克殷》的成篇及其性质
一 既往研究述评
二 《克殷》与《史记》的关系
三 《克殷》诸部分的生成次第及其性质
四 结语
稿约
北京史学(2018年秋季刊)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靳宝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北京史学(2018年秋季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