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王学研究——以孙应鳌、李渭为中心——阳明学研究丛书

黔中王学研究——以孙应鳌、李渭为中心——阳明学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王阳明龙场悟道、贵州传道讲学后所形成的“黔中王学”。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黔中王学的形成,说明了王阳明龙场悟道和贵州传道是其形成的契机,主要围绕成就最大的孙应鳌、李渭展开研究,在纵向方面分析了二人对阳明思想基本范畴、命题的传承和发展情形,从横向比较上,梳理了其与同时代泰州、江右、浙中等其他阳明后学的理论“对话”情况,说明黔中王学的学说特性与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张小明,1982年生,贵州思南人。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贵阳市息烽县人民政府干部,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贵州省阳明学会会员,贵阳市儒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黔中王门大师李渭思想初探》《论“意”在阳明心学的特殊作用》《浅议王阳明对儒禅的融通一一从其理想人格视角切入》《试论楚中王门蒋信思想》《论致良知与公平正义》等论文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黔中王学的形成

第一节 王阳明龙场悟道

一、心学转向

二、人生哲学

三、方法论

第二节 王阳明贵州传道时期思想

一、心本论的巩固

二、良知说的萌芽

三、生死观的不断体悟

第三节 黔中王学的形成

一、黔中王学初期——第一代

二、黔中王学成熟期——第二、三代

三、黔中王学衰落期——第四、五代

第二章 心性学说

第一节 孙应鳌心性思想

一、心与性,心体与性体

二、乐为心性本体

三、人性论

第二节 李渭心性思想

一、“仁体”说

二、心“有法”与“无法”之辩——黔中王学内部的一次论争

第三节 “心即理”“致良知”

一、孙应鳌、李渭论“心即理”

一、孙应鳌、李渭论“致良知”

第三章 “诚意”与“毋意”

第一节 孙应鳌“诚意慎独”论

一、“诚意”论

二、“慎独”论

三、与刘宗周“诚意慎独”说之比较

第二节 李渭“毋意”说

一、“毋意”为宗

二、“毋意”说的定位与价值

第四章 “知行合一”说

第一节 孙应鳌“知行合一”说

一、孙应鳌“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

二、“知行合一”与“心即理”“致良知”——本体论维度

三、“知行合一”与“诚意慎独”说——功夫论维度

第二节 李渭“先行”说

一、理论归宿于“先行”说

二、“先行”说的时代意识与意义

第五章 易学思想

第一节 心学派易学思想渊源

一、孙应鳌、李渭遵奉杨简“己易”理路

二、从王阳明“玩易”到黔中王学“谈易”

三、暗合王畿良知易学

第二节 易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数理兼取,归于心易

二、以心解易与以易证心

三、良知即易

第六章 黔中王学与其他王门后学

第一节 黔中王学与泰州王学

一、孙应鳌与王艮

二、李渭与耿定向、罗汝芳

第二节 黔中王门与江右王学

一、孙应鳌、李渭与邹守益、邹元标

二、孙应鳌、李渭与聂豹、罗洪先

第三节 黔中王学与浙中王学

一、孙应鳌、李渭与王畿

二、孙应鳌、李渭与钱德洪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黔中王学研究——以孙应鳌、李渭为中心——阳明学研究丛书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张小明。

得书感谢您对《黔中王学研究——以孙应鳌、李渭为中心——阳明学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王学研究(第五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五辑。
王学研究(第七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七辑。
因明学 电子书
本书在采绎学界明确之说的基础上,对西方逻辑、印度因明、中国墨辩之学相互参证贯通,阐发了汉传因明学、墨家论理学的思想。
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研究:以拉萨三大寺为例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对西藏7地(市)和重点县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主要寺院进行了实地田野调研,同时走访了曾经和现在正从事宗教事务管理的人员,掌握了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情况,系统调研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建设、发展及其演变历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情况以及目前加强与创新寺庙管理存在的主要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