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二十五

温故二十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

内容简介

2013年推出的第二辑《温故》,“影像”专栏刊出秦风老照片馆提供的图片共30幅,反映的时代集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从台湾光复前后到两岸严重对峙的大约三十年的光景,系首次发表,极具价值。

本辑“特稿”《蒋介石其人》展示了民国史专家杨天石对蒋介石从1915年到1972年共57年间的日记的全面解读和深度思考,透过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了解许多在档案、报纸中不曾记载的政治秘密。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姑苏女杰陆兰秀》追忆了即使遭遇迫害、面临生死抉择但仍然坚持独立思想、深刻批评“文革”错误的革命烈士陆兰秀;《逃亡之路》记述了作者曾庆斯在“文革”期间,首次逃亡香港未果的经历。

“人物”专栏,冰云《陈独秀寥落到晚年交游》描写了陈独秀晚年被开除出党、避居江津后,与章士钊、沈尹默、台静农、郑学稼、何之瑜等人的通信、交往,他晚年的境况,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先驱的坎坷命运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注脚;许述《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一文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共内部对冯有另一种看法,还可以看到苏共、美国人以及国民党对他的观感与评价;还有淮茗《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李宝《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风物”专栏,《狄思威路108弄4号》是陶希圣的外孙沈詝2012年回国后来到自己阔别六十余年的故居后的所思所感;“口述”专栏,《第一次执教武汉大学》首次刊出了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自传《箫声剑影》(下卷)的第一部分。

“记忆”专栏,《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舞蹈家江青回忆了与黄苗子、郁风的相识、相知的动人往事;邹宁远、倪慧如《中国志愿军张纪》追忆考察了参加1930年代西班牙内战的中国老志愿军张纪的生平故事;还有楚泽涵《对几位老师的回忆》、陈履生《照相馆往事》等文。

作者简介

刘瑞琳,哲学硕士,编审。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老照片》主编。2003年10月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任副社长、副总编辑、总编辑。现为理想国品牌创始人。

刘瑞琳是中国出版界唯一一位获得“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的人物。其“获奖理由”这样写道:在出版体制的静水中搅动微澜,在民营书商的紧逼下未乱方寸。刘瑞琳和其麾下的北京贝贝特,印证着中国文化及出版行业世纪之交的困境与挣扎……

刘瑞琳带领一群执着的理想坚守者打造了“理想国”这一文化品牌,这个品牌代表了做书的两个方面:一是对书籍精神价值的判断;一是对书籍形式感的追求。简单说,就是希望赋予有思想的书籍以有尊严的形式。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特稿

逃亡之路

蒋介石其人

姑苏女杰陆兰秀

人物

陈独秀寥落的晚年交游

你不一定知道的冯玉祥

吴梅、黄侃两次交恶史实述考

作为“文物大盗”的康生

风物

狄思威路1084弄4号

影像

走过从前:民间台湾生活影像

送别蒸汽机车

记忆

无牵无挂地走吧:忆黄苗子、郁风伉俪

对几位老师的回忆

口述

第一次执教武汉大学

往事

照相馆往事

中国志愿军 张纪

温故二十五是2013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刘瑞琳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温故二十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黑金时代:煤炭、政治与美国的工业化抉择 电子书
以煤炭作为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提供观察19世纪美国政治运作的独特视角,还原美国政治运作的细节,探究地区兴衰的机制。
战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电子书
忏悔、顽抗、认输、甩锅……打开本书,洞察一个疯狂的日本军国主义末日24小时。
沙逊家族:一个犹太商业帝国兴衰史 电子书
全景描写沙逊家族130年从诞生、发展、崛起到落幕的历史巨著。
观念的变迁: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变(何以中国) 电子书
从观念的词源出发,融会中国思想史三千年,发掘其中超越时代的意义。
吕氏弄权(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权皇后生前身后事之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