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佛教行记考论

晋唐佛教行记考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所谓晋唐佛教行记,亦即六朝隋唐之际汉地西行巡礼求法僧人之旅行记录及其相关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史志目录、其他公私目录、佛教经录之著录,各种大藏经之收录,以及类书、古注、杂记、敦煌遗书所涉,可见晋唐佛教行记及其相关文献至少有十七种别行于世。今存全帙者有四种,其他仅存辑本、节本或者残卷。

本书上编正是在前贤相关研究基础上,对部分晋唐佛教行记佚著及其撰者进行文史考说,亦即系统考证支僧载、竺法维、释智猛、释法盛、昙无竭、释昙景、慧生、宋云、道荣、释常愍等人行记,以期丰富和深化这批文献的系统研究。

下编则以现存文献为主,从文体、特征、主题、叙事、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文学阐释,以期拓展和促进晋唐佛教文学的专题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阳清,四川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语文硕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5项,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3部,以作者在《文学遗产》《文献》《清华大学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先后入选云南师大优秀青年学者(2013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5年)、云南师大联大青年学者(2018年)、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19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上编 佚著考说

第一章 支僧载与《外国事》

一、支僧载活动时代与国籍

二、《外国事》现存辑本

三、《外国事》三种辑本之优劣

四、《外国事》文本特征与学术价值

第二章 竺法维与《佛国记》

一、竺法维生平及其活动时代

二、竺法维与竺法雅等人辨析

三、竺法维《佛国记》现存佚文

四、竺法维《佛国记》学术价值

第三章 释智猛与《游行外国传》

一、释智猛其人及译经之举

二、《游行外国传》基本情况

三、《游行外国传》之学术价值

第四章 昙无竭与《外国传》两种

一、昙无竭及其《外国传》相关内容

二、《外国传》与信行《翻梵语》

三、《翻梵语》所见《外国传》名物

四、释昙景《外国传》及其相关澄清

第五章 释法盛与《历国传》

一、法盛及其《历国传》相关内容

二、《翻梵语》所见《历国传》框架

三、《翻梵语》所见《历国传》国名

四、《翻梵语》所见《历国传》其他

第六章 北魏慧生行记诸种相关文献

一、《慧生行传》等佚著三种辨析

二、《洛阳伽蓝记》卷五之文例和建构

三、《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之文献依据

第七章 释常愍与《历游天竺记》

一、释常愍生平及其活动时代

二、《历游天竺记》现存逸文

三、《历游天竺记》佚文乃删补之作

四、《历游天竺记》之学术价值

下编 文学阐释

第八章 晋唐佛教行记之文体解析

一、晋唐佛教行记之文体属性

二、晋唐佛教行记与僧人传记

三、晋唐佛教行记与地记游记

四、晋唐佛教行记之文学生成

第九章 六朝佛教行记之文学表征

一、写景之简练传神

二、状物之精致细腻

三、叙人之真切传情

四、记事之神秘有验

五、文学意义之呈展

第十章 唐代佛教行记之文学趋向

一、从自撰到他撰:写作意图之迎合

二、从别本到类传:文献形态之多样

三、从西域到南海:求法路线之拓展

四、从史观到文学:文本功能之强化

第十一章 晋唐佛教行记之文学主题

一、西行求法与僧人苦难之旅

二、佛教行记苦难主题之演绎

三、佛教行记苦难主题之解读

第十二章 唐代佛教行记之叙事策略

一、预叙方法:往返佛国之合宜征候

二、劫掠故事:舍身求法之合情考验

三、佑护情节:堪承佛统之合理依据

第十三章 唐代佛教行记之人物塑造

一、勤学精进:才学修养之渊源

二、宗教论争:才识叙事之演绎

三、佛国礼遇:博学善辩之必然

四、纪念性行传塑造崇敬型形象

第十四章 晋唐佛教行记之情感抒写

一、慧超行记所见诗歌文本及其文意

二、慧超撰诗之文学特性与人文阐释

三、从人物情感之抒写到诗笔之产生

附录一 晋唐西行求法僧人

一、释迦方志游履篇(释道宣)

二、西行求法古德表(梁启超)

三、传译求法与南北朝之佛教(汤用彤)

四、求法僧一览表(王邦维)

附录二 晋唐佛教行记文献

一、洛阳伽蓝记(杨衒之)

二、古海国遗书钞(陈运溶)

三、晋宋间外国地理佚书辑略(岑仲勉)

四、晋唐两宋行记辑校(李德辉)

五、大正藏所见(高楠顺次郎等)

六、敦煌文献所见(郑炳林)

附录三 晋唐佛教行记文献叙录

一、中国印度之交通(梁启超)

二、唐以前之西域及南蕃地理书(岑仲勉)梁启超《千五百年前之中国留学生》一文,列举诸人游记及留学界以外之地理著述,大体已备。然所举限于西域及天竺,兹仿其意,凡涉西域、南蕃者均列之,虽几全数亡佚,亦以见古地理书之一班耳。

三、汉唐间西域及海南诸国古地理书叙录(向达)

参考文献

后记

晋唐佛教行记考论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刘静。

得书感谢您对《晋唐佛教行记考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评价论 电子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电子书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 电子书
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本书力求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研究:以拉萨三大寺为例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对西藏7地(市)和重点县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主要寺院进行了实地田野调研,同时走访了曾经和现在正从事宗教事务管理的人员,掌握了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情况,系统调研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建设、发展及其演变历程,西藏佛教寺院事务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情况以及目前加强与创新寺庙管理存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