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温度

死刑的温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死刑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十余年来,刘仁文教授持续关注死刑问题,本书收入了作者历年来死刑研究的心得与洞见。

内容简介

围绕死刑的历史,世界死刑废除的趋势,中国死刑改革的进展,死刑的核准权、死刑的执行方式、死刑犯的法律援助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震撼人心的死刑案例,深入探讨了减少乃至废除死刑在中国的梦想与现实。书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主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学术的人文关怀,流露出朴素、厚重的情怀。

作者简介

作者刘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刑法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

历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并曾任国际刑事法院检察长办公室法律顾问。

学术著译之余,出版有随笔集《法律的灯绳》《死刑的温度》《远游与慎思》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超越愤怒 (增订版序)

超越悲剧 (第一版序)

第一编 理想与现实

宽恕

司法宽容需要这样伟大的母亲

一个死刑案件的跟踪

当场击毙必须掂量五个问题

民意与死刑判决

人权:判处死刑的死刑

生活在一个没有死刑的社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道主义背景下的死刑改革

刑法大修:逐步减少死刑罪名仍是趋势

2016年: 平反冤案值得肯定,死刑控制任重道远

复旦“求情信”呼吁“超越悲剧”

第二编 他山之石

荷兰的三个命案判决

世界死刑存废趋势

与巴丹戴尔先生谈死刑

生命无价 ——《死刑的全球考察》译后记

死刑的威慑力问题

“终身监禁”并不等于在监狱中度余生

联合国通过全球暂停执行死刑议案意味着什么

从日本恢复执行死刑看废除死刑的复杂性

亚洲死刑观察

第三编 中国之路

严格限制死刑的几个前提条件 ——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中国的死刑制度及其改革 ——在外国记者驻华俱乐部的演讲

废除死刑是否需要设立期限

68个死刑罪名可废除67个半 ——关于死刑的对话

中国废除死刑之路 ——在中国政法大学“蓟门决策”论坛上的演讲

死刑改革不能倒退,只能前进

中国的死刑改革之路 ——在燕山大讲堂的演讲

中国死刑存废的现状与争议 ——在岭南大讲坛的演讲

要创造条件取消贪腐犯罪的死刑

为什么要创造条件废除贪腐犯罪的死刑

死刑削减仍然在路上

死刑的宪法维度

第四编 生杀大权

死刑核准权“回归”的四大好处

如何收回死刑核准权

死刑复核权不应仅仅是收回

落实死刑案件二审开庭

“留有余地”与“疑罪从无”

寄望最高法院审慎复核吴英案

对最高检死刑复核检察厅的三点期待

加强检察机关对死刑二审案件的法律监督

最高法院死刑复核结果应当直接通知律师

第五编 执行的风度

废除“死刑立即执行”的提法

死刑执行的方法及相关问题

解密注射死刑执行车

死刑执行权应从法院剥离出来

废止枪决统一注射死刑的条件已经成熟

从美国经验看注射执行死刑的改进

刑法的人道化历程

注射死刑:12年的静止与变化

用注射取代枪决,实现死刑执行方法的统一

第六编 死刑的温度

加强对死刑案件的辩护

死刑复核被告人应有法律援助权

死刑案件不应排除和解

死刑案件特别赦免程序之构想

美国弱智罪犯不执行死刑之启示

绝症死刑犯与人文关怀

对老年罪犯免死是智慧的立法

死囚生育权带来的法律思考

死刑犯器官利用需进一步规范

为什么不知道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死刑犯行刑前应有权会见亲属

建立对刑事被害人的补偿制度

后记

死刑的温度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刘仁文。

得书感谢您对《死刑的温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影像中的法律文化 电子书
本书透过中外经典影片,对其所折射出的艺术、法律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
行动中的劳动法律 电子书
以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劳动法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影响劳动法律落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 电子书
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血液管理的法制化历程 电子书
纪念《献血法》实施二十周年,一部梳理中国献血事业法制化发展的作品。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电子书
熊逸作品,讲透古代中国的正义、道德、伦理,告诉你许多难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