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第33辑)

文化研究(第33辑)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夏季刊。

内容简介

本辑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空间生产,以及空间、社会、资本之间的复杂关系;关注影像与现实生活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当代视觉文化中的视觉性与主体性的内在逻辑关系,重点分析了影像技术、影像语言、影像逻辑的更新对接受主体的复杂影响;涉及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对象、方法、范畴,以及数字人文的学理性与知识演化,向读者展示了数字化方法对人文学科的革新;讨论了如何维系艺术共同体,视觉感知的主观普遍性,以及音乐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等艺术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作者简介

编者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化研究》丛刊丰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已经出版《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等十余种专著,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等,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文化研究》编委会

主编的话

主持人语

驱赶与迁移

空间生产与全球化的资本逻辑

城市马克思主义批判与中国实践

被逐者史略:一种基于文学史的解读

《我们家在康乐里》的影像行动

主持人语

全球化语境下的香港“异托邦”空间再现

全球化语境下新都市电影的“城市想象”

电视剧《琅琊榜》的叙事空间与道家隐喻

主持人语

凝视的逆袭

目光与主体:朗·弗里克纪录片中的凝视

守护人类中心主义

主持人语

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突围

数字人文文学研究与近代文学的兴起

朝向“数字人文”的文学批评实践:进路与反思

主持人语

艺术与共同体

范式之间:康拉德·费德勒对现代艺术研究的奠基

从乐音序列到音乐事件

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论后殖民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近代画报中野蛮人图像文明主体与图像功能的演变

身体交往观视域下的老子思想新探

瓦蒂莫的“虚弱的思想”:辩证法和差异

文化研究(第33辑)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陶东风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研究(第33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