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很早的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其中,《素问》所论述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很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由于《素问》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限制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整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铅印本为底本,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和相关著作进行校勘;对书中的异体字、繁简字、俗写字、古今字则进行了统一处理。本次整理的目的,在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改正书中明显的误字,以便为读者学习研究《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提供规范的版本。另外,本次整理于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以方便读者利用。

作者简介

  田代华,男,生于1942年12月,教授。担任全国中医文献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文献。

  在对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现代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常见疾病古今方药进行了系统研究,聚类出许多新的方剂,筛选出大量常用的药物,为中医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资料。对中医证候的形成提出了新观点,认为病因、病位、体质是构成中医证候的三大要素,只要对上述三大要素进行规范,就能建立中医统一的辨证方法,从而提高中医治疗效果,目前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点校大量中医古籍,近年主编5部,副主编3部,主校著作10余部,并参加了《中华本草》、《针灸甲乙经》、《素问校释》等大型中医著作的编写和文献整理工作。其中主编的《实用中药辞典》近500万字,反映了当代中药发展的新成果。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医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各10余名,现带博士5名。

章节目录

卷第一1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6

卷第二9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9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13

阴阳别论篇第七14

卷第三17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17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18

五脏生成篇第十20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22

卷第四24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24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25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26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27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28

卷第五30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30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33

卷第六37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37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41

卷第七45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45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46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49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50

卷第八52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52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5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55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57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60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61

卷第九62

热论篇第三十一62

刺热篇第三十二63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65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67

卷第十69

疟论篇第三十五69

刺疟篇第三十六72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74

咳论篇第三十八75

卷第十一77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77

腹中论篇第四十79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81

卷第十二83

风论篇第四十二83

痹论篇第四十三85

痿论篇第四十四87

厥论篇第四十五88

卷第十三91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91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92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94

脉解篇第四十九96

卷第十四99

刺要论篇第五十99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100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100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101

针解篇第五十四102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104

卷第十五 1IJ5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105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106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107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108

卷第十六111

骨空论篇第六十11l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113

卷第十七116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116

卷第十八121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121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124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126

卷第十九128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128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130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134

卷第二十139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39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145

卷第二十一154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54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原亡今附)175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原亡今附)175

卷第二十二176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176

卷第二十三191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191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192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193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195

卷第二十四197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197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198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200

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203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203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209

黄帝内经素问重要词语索引218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是200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田代华。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黄帝内经素问》隐喻研究 电子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充满了各种隐喻,由于成书年代较为久远,文辞深奥难懂,影响了对经文的理解。??本书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语言学、文学、中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采用描写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阐释《黄帝内经素问》文本中的大量隐喻语言实例,系统考察《黄帝内经素问》中的隐喻现象,揭示隐喻语言背后存在的规律,丰富《黄帝内经素问》隐喻研究的视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电子书
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是汉族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次整理,以元版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
黄帝内经素问(影印本)·下 电子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为中医相关人员所必备。本次为平装小16开单页影印,字体更清晰美观,便于阅读、携带。本次影印《素问》,选用的是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影宋刻二十四卷本作为底本,全真还原古本概貌(附必要的勘误),可作为中医学学生及爱好者学习、研读之权威性参考文献。本书共约800面,分上下编,各400面。
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糖尿病肾病 电子书
循证医学植根于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并借助近代信息科学的春风“一夜绿江南”。循证医学理念的提出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起医学实践模式及观念的巨大变革:它使人们认识到,一些理论上应当有效,但实际上无效或弊大于利的治疗措施可能被长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或RCT的系统评价后被证实为真正有效或利大于弊;这对医疗实践、卫生政策、健康普及宣教以及医学科研教
中医药临床循证丛书——寻常型银屑病 电子书
本系列丛书共26本,涵盖中医临床各科常见及优势病种。每个分册围绕一个常见病,内容主要包括:西医概述,中医概述,古籍研究,现代文献研究方法,中医治疗(某病)的结果,针灸及相关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其他中医药疗法,其他证据总结,中医药治疗证据总结等。本系列专著以中英双语发行,这将为全世界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现有的证据以指导他们的临床决策。专著的出版也是中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