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静 走向深度学习

陈静静 走向深度学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打开学生学习的“黑匣子”

揭开课堂教学中关于“学习的迷思和困惑”

1.陈静静,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对学习共同体理念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

2.十多年来,作者观摩了3000 多节课,囊括了各个学科和学段,观察了5000 多位学生的完整学习过程,并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课堂研究方法,教师能够迅速剖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并据此进行课堂改进。

3. 理论与观察兼有:既有理论作支撑,又有详细的课堂观察记录,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极强的启发性。

4.双色印刷,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推荐篇目:

教学的起点:真正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

真实学习从学生安全地说出“我不懂”开始

内容简介

课堂中为什么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成绩很好,但到了高中,突然成绩下降或厌学?学生为什么没有持续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学生成绩很好却没有创新能力?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症结,尝试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让那些厌学的学生重新进入学习状态,让那些追求表面成绩和完成度的学生更加自主地、持久地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

陈静静,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佐藤学研究室访问学者,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在《教育发展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等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专著:《跟随佐藤学做教育》 《教师实践性知识论》,参与翻译:《教师的挑战》 《教师花传书》 《新时代的教师》,专著、译著多次入选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主持、参与教育部、上海市重点课题项目10项,曾多次获得全国及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学习共同体研究团队多次获得《中国教师报》 《教师月刊》等刊物的“课改人物”“年度教师” 等荣誉。

章节目录

代序/ 学习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001

第1辑 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

第一章 课堂的困境 00

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 004

课堂困境的归因分析 007

课堂变革的方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 010

第二章 中小学课堂平等的学习权 019

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学习权的迷思 019

营造温暖、润泽的倾听关系:彼此平等 021

创设公平共赢的学习机会:均等机会 026

第2辑 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第一章 课堂观察:揭开学习的奥秘 033

观察目的:从“观摩—评价”取向到“观察—自我反思”取向 034

观察焦点:从观察执教教师的教学过程到观察具体学生的完整学习历程 035

观察深度:从观察学生外在表象到探究学生的真实世界 036

深入情境:阐释学生学习的关键事件 037

课后研讨:根据动态学情改进教学设计 042

第二章 如何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046

教学的起点:真正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 046

真实学习从学生安全地说出“我不懂”开始 051

什么是高品质的课堂——《佐贺的超级阿嬷》 057

学习共同体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区别 079

第三章 深度学习培养创新素养 088

创新素养的认识误区与实践困惑 088

创新概念的拓展与深化:创新无处不在 090

儿童创新素养的模型建构、阶段特征与发展类型 091

创新素养的培育:保障每位儿童高品质的学习 101

第3辑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

第一章 高品质学习设计及其指向 107

学习设计的概念分析 107

高品质学习设计的指向 108

第二章 高品质学习设计的要素与模型:宏观取向 112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以深度学习为目标 112

多元化学习环境与资源让学习丰富而生动 113

构建自治互信的人际关系,促进自主化学习 114

真实挑战的学习任务形成创造性学习成果 115

信赖共生的文化氛围是高品质学习设计的保障 115

第三章 高品质学习任务设计:微观取向 116

问题驱动: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问题解决 116

大概念(big idea)整合:在学科系统中确定明确的优先次序 118

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从目标概念到任务设计 121

第四章 高品质学习设计的迭代与更新 124

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参与—自主参与—自由探索 125

学习任务:基础性任务—挑战性任务—创造性活动 125

与学科的关系:学科内学习—跨学科探索—真实问题解决 126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执行者—学习设计师—课程创造者 127

第五章 学习设计的载体:学习单 128

学习单的作用 128

高品质学习单的设计 128

第4辑 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学科课例深度剖析

第一章 如何从课堂观察中学会发现——课例《雁》 135

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安全 136

学生多次触摸文本,阅读和思考在曲折地深化 138

同伴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来确认、修订观点,深化学习 141

公共发表:认真倾听、记录和不断返回文本的重要性 144

总结提升:提出新线索意犹未尽,新结局设定突出了情感共鸣 147

第二章 如何通过彼此倾听深化儿童对文本的理解——《月光曲》观察笔记 154

观察学生学习历程,撷取其中关键事件 154

对学生学习的关键事件的分析所获得的新发现 161

第三章 细心编织,化茧成蝶——我从陈佳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 168

精巧的学习单设计,让学生留下真实的学习痕迹 168

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公平 169

记住字词,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方法 170

第5辑 专家型教师成长:成为自我革新的领航者

第一章 学习共同体中的领航教师 175

持续的学习力 176

一流的实践力 179

坚定的变革力 180

持久的研究力 183

第二章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185

基于个体生活史的独特建构 185

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协商 188

基于多元反思的持续更新 191

第三章 早期受教育经验对新手教师实践的影响 195

早期受教育经验是新手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 195

早期受教育经验影响新手教师对教育情境的认知与判断 198

早期受教育经验可能成为“熟知的陷阱” 201

走出早期受教育经验的桎梏,走向专业判断与行动 204

第四章 领航教师的课堂进化史——《百合花开》同课异构 206

百合花为什么没有开 206

百合花静悄悄地开放 211

百合花开成了百合谷 217

课堂进化原来是这样展开的 218

后记/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 223

陈静静 走向深度学习是2020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静静。

得书感谢您对《陈静静 走向深度学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十万个为什么(伊林版) 电子书
本书包罗万象、融合古今,向儿童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为什么细瓷器比陶器更好呢?多穿几件衣服为什么更保暖呢?衣服为什么不具有保暖功能呢?原子核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些小问题吸引着读者深思,给人以启迪。 一、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 二、内容丰富。涵盖诸多领域,比如屋内旅行、微观世界、灯的来历等,给了读者以严谨、科学的指导,获得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三、深入浅出地问答。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予以巧妙回答,将抽象、深奥、枯燥的科学知识形象而浅近地表达出来。
思维导图作文课 少儿作为辅导 电子书
提笔没思路,行文没逻辑,语句不优美,思想没高度——小学生普遍的写作难题都可以编成顺口溜了。 如果你是家长,熟不熟悉这些问题?其实,孩子并不是没得写,平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也不少呀,只是ta不知道如何调动这些已经存在于大脑的资源。 实际上,灵感是好的解药。解药有了,要找配方吧?也就是如何激活大脑中的灵感? 在经历了50000人次以上的线上及线下授课后,王老师决定将这套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你可以在本书【灵感花园】中跟着老师激发脑内灵感,可以在【灵感秀场】中模仿学习,可以在“练习册”中自由发挥, 渐渐地你会发现思路理清了,逻辑清楚了,语句有文采了,还能进行思想升华了…… 所以,写作难并不是缺少阅历,关键是找对方法-激发灵感-快速构思,思维导图作文法正是这样“一条龙”服务孩子学习的好方法! ?随书附赠独立练习册和名师辅导视频,让孩子边看边学边练,快速掌握写作能力。
简爱 电子书
本书为英语原著版。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电子书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精选短篇小说22篇。本书为英文原著版。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分析中国传统家族组织的动态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