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对主题出版工作进行学理性思考和实践性研究的专著,通过梳理我国主题出版的发展进程,基于主题出版的内涵建设,研究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模式。
内容简介
主题出版是中国出版事业鲜明的特征,是与时俱进、动态开放的出版板块。本书是一部对主题出版工作进行学理性思考和实践性研究的专著,通过梳理我国主题出版的发展进程,基于主题出版的内涵建设,研究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模式。本书聚焦主题出版实践经验、问题与思考,从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关系、国际化路径与“走出去”机制、融媒体传播模式与数字化创新、动力机制与评价机制、总体发展与趋势分析、对近年发展呈现的若干规律性认识等几个方面,深刻探讨主题出版工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到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从而更有效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凝聚党心民心,促进国际交流,服务两个大局。 本书集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战略性于一体,体现了出版行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主题成果。全书内容深入,探索主题出版理论,对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旨在助力推动主题出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的出版事业注入新的元素与活力。本书可供宣传思想文化、新闻出版等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韩建民,教授,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专业博士。著有《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晚清科学图书出版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早潮依稀新潮涌
著者说明
导论
一、发展与思考
(一)主题出版需要高度与温度相统一
(二)主题出版当以时代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三)充分认识主题出版的融合性和艰巨性
(四)有效引导主题出版的市场性和产业化
(五)适当增加主题出版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六)积极探索主题出版的开放性和规律性
二、探索与新知
(一)多元出版主体与传播视角
(二)主题出版两个市场的开拓与创新
(三)主题出版动力机制的运行与优化
(四)关于主题出版认知的几个误区
三、本书的框架与特点
第一章 主题出版总体研究
一、主题出版的历史与内涵
(一)主题出版的概念
(二)主题出版工作的发展历程
(三)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内涵和特征
二、新时代主题出版发展的思考
(一)有关主题出版定义的思考
(二)主题出版的发展概况
(三)主题出版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四)当前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
(五)对更好发展主题出版的建议
(六)结语
三、主题出版发展新动向:创新模式 把握规律引领转型
(一)主题出版内涵的扩展
(二)主题出版发展模式的创新
(三)主题出版效应和规律显现
(四)主题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五)结论与启示
四、我国主题出版研究现状和趋势浅析
(一)我国主题出版的研究现状
(二)我国主题出版研究趋势
第二章 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向上向善的主题出版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二)学术性和主题性紧密结合
(三)读者群体由国内读者向世界读者转变
(四)融媒体出版形式逐渐丰富
二、主题出版的三重境界
(一)主动求变,扩大内涵
(二)策划优先,更接地气
(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八大转变
(一)选题方向由党史、国史、军史及重大节庆日向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战略转变
(二)内容创作从宏观整体向小切口新视角转变
(三)出版主体由传统政治读物类出版社向其他各类出版社转变
(四)读者范围由国内市场向覆盖全球转变
(五)内容风格由相对单调向更有策划含量、更接地气转变
(六)学术含量由一般大众读物向学术精品转变
(七)销售市场由政府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自发购买转变
(八)出版形态由传统出版向融媒体出版转变
四、主题出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七问
(一)主题出版的内涵到底如何界定?
(二)做好主题出版到底有无规律可循?
(三)找个好的主题出版作者究竟有多难?
(四)主题出版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吗?
(五)主题出版与融媒体能够走得更近些吗?
(六)主题出版物如何才能赢得市场?
(七)书名与装帧是主题出版物的“眼”和“脸”吗?
(八)结语
五、主题出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
(一)主题出版内涵的扩展
(二)主题出版主体的变化趋势
(三)主题出版的内容性质分析
(四)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研究
(五)主题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媒体发展
(六)结语
第三章 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关系研究
一、关于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关系的思考
(一)对主题出版、学术出版概念的界定
(二)学术出版与主题出版的区别
(三)学术出版是主题出版的基础
(四)主题出版、学术出版目标的部分趋同性
(五)学术出版主动对接主题出版成为一种选择
(六)主题出版和学术出版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七)结语
二、重新理解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关系的演进
(一)主题出版的演进:从政治任务向政治高度、学术规范、市场运行三位一体发展
(二)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辩证关系
(三)新时代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趋同性与一致性
(四)加强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融合,提高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专业出版社打造优秀主题出版物的内容选择与发展路径分析
(一)从专业出版社内容性质分析主题出版的可行性模式
(二)专业出版社发展主题出版的战略与路径分析
(三)结语
第四章 主题出版的国际化研究
一、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向度
(一)历史逻辑:厘清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必然性与艰巨性
(二)制度逻辑:把握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性与系统性
(三)市场逻辑:探索海外市场出版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四)技术逻辑:挖掘全球出版格局动态平衡的技术势能
(五)结语:以多重逻辑形塑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动力系统
二、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与机制分析
(一)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意义和现状
(二)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分析
(三)主题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机制研究
三、主题出版“走出去”——基于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视角
(一)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内涵
(二)主题出版“走出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主题出版“走出去”的经验与路径
四、我国主题出版物国际编辑能力建设研究
(一)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的现实境遇
(二)提升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国际编辑能力的五个维度
(三)结语:对我国主题出版“走出去”国际编辑能力建设的若干设想
五、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出版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三个层次
(二)“走进去”的内涵
(三)“走进去”的现状
(四)“走进去”存在的问题
(五)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去”
(六)结语
六、中国出版“走出去”数字化模式与路径分析
(一)探索中国出版“走出去”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
(二)三种数字化输出模式
(三)数字化模式的实现路径
(四)结语
七、“十四五”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展望与思考
(一)“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与动因分析
(二)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梳理和发展路径展望
(三)结语
第五章 主题出版的数字化研究
一、数字时代提升主题出版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一)主题出版的传播现状
(二)提升中国主题出版传播效果的数字化创新策略
(三)结语
二、从“相加”到“相融”:主题出版融媒体传播模式与路径创新
(一)主题出版融媒体传播的定义和动因
(二)主题出版融媒体传播模式探析
(三)主题出版融媒体传播的路径优化
(四)结语
三、移动互联时代主题出版舆论引导功能分析
(一)舆论引导是我国主题出版的时代使命
(二)移动互联时代主题出版舆论引导的新形势
(三)移动互联时代主题出版引导主流舆论的新态势
(四)结语
第六章 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与评价机制研究
一、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的优化研究
(一)使命与需求:现阶段主题出版工作的动力源与动力机制
(二)问题与偏差:自我驱动与系统分配的失衡,主题出版动力偏离现象分析
(三)创新与融合:新时代主题出版动力机制的优化方向
(四)结语
二、主题出版评价机制优化研究
(一)现实图景:主题出版评价的三重路径与量化指标分析
(二)机制反思:主题出版评价模式的不足
(三)创新变革:主题出版评价机制的优化方向
(四)结语
第七章 主题出版其他方面研究
一、主题出版作者资源的开发与维护
(一)主题出版作者的特点
(二)主题出版作者资源的管理与维护
(三)主题出版作者的奖励和评价
二、主题出版物封面色彩对比研究
(一)主题出版封面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二)主题出版封面主色调与开本现状分析
(三)对主题出版图书封面变化的几点判断
(四)主题出版物封面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五)结语
三、新时代主题出版如何助力全民阅读
(一)主题出版和全民阅读具有天然的纽带关系
(二)主题出版与全民阅读相互促进
(三)结语
第八章 主题出版总体发展与趋势分析
一、主题出版发展回眸与成效
(一)主题出版发展正在改变中国传统出版格局
(二)多元主体投入主题出版工作,选题呈现复合化、市场化特点
(三)主题出版物的整体策划含量在不断加大,市场回馈好
(四)主题出版“走出去”开始发力,一批具有中国智慧、国际化表达的优秀主题出版物逐渐走出国门
(五)主题出版学术研究取得重要成就
二、主题出版发展弱点与差距分析
(一)对主题出版的定位、作用仍存在认知偏差
(二)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仍待完善
(三)主题出版内容同质化现象较多,部分过度依赖系统发行
(四)主题出版的市场化数字化产品没有明显突破
(五)主题出版的产业链运作尚不成熟
(六)主题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难题
(七)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的关系亟待厘清
(八)主题出版的学界、业界脱节问题
三、主题出版发展趋势分析
(一)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主题出版向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培育主题出版的策划创作人才
(三)把握好内容深度设计的复合性、市场性和特色性
(四)做好主题出版物的分众化、市场化传播
(五)主题出版融媒体产品将会快速发展
(六)主题出版“走出去”的三个趋势
第九章 对主题出版近年发展的若干规律性认识
一、内涵叠加规律
二、主体多元规律
三、系统支持规律
四、内容稀释规律
五、界面友好规律
六、市场交叉影响规律
七、介质融合规律
八、主题出版转化规律
九、双桨划行规律
十、动力评价相关性规律
参考文献
后记
高度与温度:主题出版研究导论是2023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韩建民。
得书感谢您对《高度与温度:主题出版研究导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