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考古巨擘、七国院士夏鼐代表作,现代考古学奠基之作。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三部分。
“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
“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明的起源”通过种种考古证据,阐释了中国文明的内生性,即全世界关注的中国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虽不是完全同外界隔离,但是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就解答了每个中国人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和求索,同时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产生重大的学术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夏鼐,字作铭,浙江温州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35年至1939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后获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后,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1950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职。
198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所名誉所长。又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荣获英国学术院、美国全国科学院等六个外国最高学术机构授予的通讯院士(外籍院士)荣誉称号。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第二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对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校订本出版说明
序言
第一章 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
提要
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金石学
裴文中(1904—1982年)
安阳殷墟
探求人类的祖先
古地磁学的测定
腊玛古猿(Ramapithecus)
人类起源于亚洲说
各地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
碳—14测定年代法(Radiocarbon dating)
庙底沟二期
良渚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岳石文化
青铜器文化
两周时代的考古学
丰镐遗址
周原遗址
秦汉时代
长沙马王堆轪侯家族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
三角缘神兽镜
隋唐考古学
入唐八家
惠果(746—806年)
《旧唐书·日本传》《旧唐书·高丽传》
郭沫若 (1892—1978年)
海兽葡萄镜
宋以后的考古学
近代考古学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中国考古学的将来展望
《文物保护法》
钾-氩(K-Ar法)
热释光法
光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
快中子活性化分析
电子探针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需要解决的诸问题
与外国的学术交流
附:新中国的考古学
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前言
第二章 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
提要
中国丝织物的出现
最近二十多年考古发掘的结果
汉代丝绸业发达的原因
《氾胜之书》
《四民月令》
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平织的织机和提花机的出现
汉代丝织物的种类
满城汉墓
诺因乌拉(Noin-ula)
巴尔米拉 (palmyra)
优质的织锦和绒圈锦
刺绣和印花的丝织物
华美的纹样图案
《后汉书·舆服志》
丝织物的制造
汉代丝绸流经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巴泽雷克(Pazyryk)的坟墓
张骞 (?—前114年)
锡尔河(Syr-Daria)
大夏
白铜
波斯银币和拜占庭(东罗马)金币
由于西方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唐代丝织物
正仓院
第三章 中国文明的起源
提要
文明起源的早晚
孔颖达 (574—648年)
摩尔根 -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史学说
格林·丹尼尔教授
弗克福特
传播论派和独立演化论派
顾颉刚 (1893—1980年)
安特森
第·摩根 (Jacques de Morgan,1857—1924年)
小屯的殷墟文化
作为都市的殷墟
商殷时代的文字制度
许慎
已经发达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殷墟文化独有的特点
郑州二里岗文化
偃师二里头文化
文明的起源与新石器文化
中国文明是否系独立地发展起来的
屈家岭文化
中国考古、发掘简略年表
附录
夏鼐先生与中国考古学
书夏鼐先生讲演集后
《中国文明的起源》部分区域变更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2023年由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出版,作者夏鼐。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