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就“无为”思想的基本内涵,“无为”与“有为”的辩证关系,“无为”在当代社会的纠偏价值,以及“无为”思想的发展脉络做了系统而
全面的介绍。对蕴含在混沌学说、宇宙发展、气法操作、书符作箓、天籁艺术、天人交通中的“无为”机理做了深入探讨。“无为”表现为顺应自然的发展态势、合于大道的积极作为、破除偏执的合理行动、化解障碍的正途实践、人格修养的基本要领、事业成功的理想通道。并具有思想、科学、技术、制度、礼仪和关系等创新功用,在科学决策、敬业奉献、成功失败、顺境逆境、事半功倍、天人感应,以及生态保护、企业管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现代战争、外交活动等方面发挥着“无不为”的行为功效。
作者简介
梁琛,女,1992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宗教学理论方向,曾多次参与宗教学专业学术会议并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 梁栋,男,1989年生,河北南皮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基督教与道教文化互动等。 方云军,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读博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阶段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并发表过相关文章。 赵芃,男,山东济宁市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齐鲁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道教史》等国家、省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章节目录
绪言
章 “无为”理论的基本内涵
节 “无为”理论的界定
第二节 “妄为”在道家的真正含义
第三节 “无为”与“妄为”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无为”是道家思想理论的精髓
第五节 摘除压在“无为”论上的种种罪名
第六节 “无为”理论在当代社会的纠偏价值
第二章 “无为”理论的发展脉络
节 老子与“无为”结下不解之缘
第二节 老子后学说“无为”
第三节 原始道教的“无为”思想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道教的“无为”论
第五节 隋唐五代道教对“无为”的解释
第六节 宋元以来道教无为论的新内容
第七节 明清时期无为论的经世之用
第三章 “无为”理论的多重支撑
节 混沌学说的“无为”理趣
第二节 宇宙发展的“无为”轨迹
第三节 气法操作的“无为”精神
第四节 书符作篆的“无为”原则
第五节 天籁艺术的“无为”大旨
第六节 天人交通的“无为”境界
第四章 “无为”理论的价值取向
节 无为:顺应自然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无为”:合于大道的积极作为
第三节 “无为”:破除偏执的合理行动15l
第四节 “无为”:化解障碍的正途实践
第五节 “无为”:人格修养的基本要领
第六节 “无为”:事业成功的理想通道
第五章 “无为”理论的创新功用
节 “无为”与思想创新
第二节 “无为”与科学创新
第三节 “无为”与技术创新
第四节 “无为”与制度创新
第五节 “无为”与礼仪创新
第六节 “无为”与关系创新
第七节 “无为”与艺术创新
第六章 “无为”理论的行为指导
节 科学决策体现“无为”
第二节 敬业奉献注意“无为”
第三节 成功失败验证“无为”
第四节 顺境逆境昭示“无为”
第五节 事半功倍彰显“无为”
第六节 天人感应告诫“无为”
第七章 “无为”理论的延伸思考
节 从个人养生看“无为”
第二节 从生态状况看“无为”
第三节 从企业管理看“无为”
结语: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论是2021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作者梁琛。
得书感谢您对《无为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