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原理解读与审判实务

著作权法原理解读与审判实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20年修正的《著作权法》为主线,以审判实务为导向,并附以典型案例,对《著作权法》基本问题予以说明,是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法官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著作权案件司法裁判的基本原则与审理思路、著作权客体的审查、著作权权利归属的审查、侵害著作人身权的认定、侵害著作财产权的认定 害邻接权的认定、侵害著作权案件的抗辩事由、 侵害著作权的法律责任、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司法认定 、侵害影视作品著作权的司法认定 、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司法认定 、著作权合同纠纷的司法审查与司法认定,以著作权审理指南为索引,以审判实务问题为导向,并以典型案例予以说明。

章节目录

第一章 著作权纠纷的裁判原则

 第一节 《著作权法》立法目的与修法历程

  一、国家政策与立法目的

  二、修法的背景与历程

 第二节 著作权案件的审理原则

  一、侵害著作权案件的四大审理原则

  二、《著作权法》与《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第三节 著作权案件的审理思路

  一、一般著作权案件的审理思路

  二、涉外著作权案件的审理思路

 第四节 审查权利客体及权利范围

  一、审查权利客体

  二、审查权利范围

第二章 著作权案件的程序审查

 第一节 审查管辖

  一、管辖权的变化背景及现状

  二、管辖权确定的主要规则

  三、北京地区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梳理

 第二节 审查案由

  一、案由确定的一般规定

  二、同一案件中同时主张侵害著作权及其他权利的处理

 第三节 诉讼主体的审查与确定

  一、著作权被许可人诉讼主体资格的审查

  二、职务作品、合作作品的起诉主体

  三、与集体管理组织签订合同后的起诉

 第四节 涉外证据的审查与变化

  一、对于语言文字内容的要求

  二、对于公证认证形式的要求

  三、对于域外证据的审查

第三章 权利客体的审查

 第一节 2020年《著作权法》作品条款的修改

 第二节 作品的审查和认定

  一、法院对原告主张客体是否构成作品应主动审查

  二、作品的构成要件

  三、独创性是“有无”之分还是“高低”之别

  四、创作主体对判断是否构成作品的影响

  五、作品登记证书与独创性的判断

 第三节 作品类型的认定

  一、作品和作品类型之间的关系

  二、作品类型的例示性和“新表达”作品类型确定的原则

  三、不同类型作品独创性判断标准是否一致

 第四节 具体作品类型的认定

  一、实用艺术作品

  二、建筑作品

  三、模型作品

  四、古籍点校

第四章 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属的审查

 第一节 署名推定规则

  一、署名推定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二、署名的识别

  三、署名非真名时的证明

  四、录音制作者权的归属

  五、表演者权的归属

 第二节 初步证据规则

  一、初步证据规则的理解和适用

  二、数码照片权属的认定

 第三节 特殊作品的权利归属与认定

  一、职务作品的权属认定

  二、合作作品的权属认定

  三、委托作品的权属认定

  四、利用民间文学艺术元素或素材创作作品的权属认定

  五、临时创作组织作品的权属认定

  六、多重许可、转让的权属判断

第五章 侵害著作人身权的认定

 第一节 侵害发表权的认定

  一、发表权的核心及推定同意发表的认定

  二、发表权的一次性用尽

  三、侵害发表权的认定

 第二节 侵害署名权的认定

  一、署名权的内容

  二、侵害署名权的认定

  三、职务作品署名权的行使

 第三节 侵害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认定

  一、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界定

  二、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类型与判断标准

  三、著作财产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冲突及侵权认定

第六章 侵害著作财产权的认定

 第一节 侵害复制权、发行权的认定

  一、侵害复制权的认定

  二、侵害发行权的认定

  三、侵害专有出版权的认定

 第二节 侵害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及广播权的认定

  一、侵害展览权的认定

  二、侵害表演权的认定

  三、侵害放映权的认定

  四、侵害广播权的认定

 第三节 侵害改编权、翻译权与汇编权的认定

  一、侵害改编权的认定

  二、侵害翻译权的认定

  三、侵害汇编权的认定

 第四节 兜底条款的适用

第七章 侵害邻接权的认定

 第一节 侵害表演者权的认定

  一、2020年《著作权法》的主要修改内容

  二、表演者权的界定与行使

  三、侵害表演者权的认定

 第二节 侵害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认定

  一、2020年《著作权法》的主要修改内容

  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内容及保护期限

  三、侵害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认定

 第三节 侵害广播组织权的认定

  一、2020年《著作权法》的主要修改内容

  二、广播组织权的主体与客体

  三、广播组织权的内容

  四、广播组织权的权利限制

 第四节 侵害版式设计权的认定

  一、版式设计权的主体

  二、版式设计权的客体

  三、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版式设计权”的几种情形

第八章 侵害著作权案件抗辩事由的审查

 第一节 抗辩事由的内容及审查原则

  一、主要抗辩事由概述

  二、程序性抗辩事由的审查

  三、实体性抗辩事由的审查

  四、抗辩事由审查原则

 第二节 相关典型的抗辩事由

  一、有限表达

  二、必要场景

  三、公有领域

  四、在先作品

  五、独立创作

  六、合法来源

 第三节 著作权限制相关抗辩事由的审查

  一、合理使用

  二、法定许可

  三、指明作者及作品名称与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的关系

第九章 侵害著作权法律责任的确定

 第一节 停止侵害责任的适用与例外

  一、停止侵害责任的适用

  二、停止侵害责任的例外

 第二节 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与顺位

  一、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原则

  二、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方法及适用顺序

  三、赔偿计算方法的选择与举证

  四、举证妨碍适用条件和后果

  五、裁量确定赔偿数额与法定赔偿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的条件与适用

  一、惩罚性赔偿的条件

  二、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三、惩罚性赔偿与其他责任的关系

 第四节 合理开支的证明与认定

  一、合理开支的概念及内容

  二、合理开支的证明和支持

 第五节 赔礼道歉责任与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

  一、赔礼道歉责任的适用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原则与确定

第十章 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

 第一节 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审理思路

  一、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

  二、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三、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认定步骤

 第二节 直接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

  一、直接侵权的主要情形

  二、分工合作共同提供作品的认定

  三、网页快照行为的认定

  四、定时播放行为的认定

 第三节 间接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

  一、教唆、帮助侵权的认定及过错

  二、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的认定及过错

  三、链接服务提供者的认定及过错

  四、被告主张链接服务的举证

  五、新类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认定及过错

 第四节 通知与删除规则的认定

  一、通知与删除规则的规定

  二、通知与删除规则的适用

  三、反通知、转通知及通知错误

 第五节 技术措施的类型与认定标准

  一、技术措施的类型

  二、技术措施的认定标准

  三、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设置链接的行为认定

第十一章 侵害视听作品著作权的认定

 第一节 影视作品权属的司法认定

  一、影视作品署名的现状辨析

  二、影视作品署名现状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三、影视作品权属认定的司法规则

 第二节 涉影视作品侵权的认定

  一、“剽窃”行为与侵害复制权、改编权行为

  二、涉影视作品“剽窃”类侵权案件的审理方法

  三、“剽窃”类案件侵害著作权的判断思路

  四、相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判断规则

  五、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三节 影视作品的衍生开发及其保护

  一、具有较高知名度作品名称的保护

  二、影视作品中角色形象的保护

  三、影视作品的截图、剧照、海报的保护

 第四节 “其他视听作品”的认定

  一、“其他视听作品”的权属认定

  二、“其他视听作品”的具体类型分析

  三、利用他人作品元素改编网络游戏行为的认定

第十二章 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认定

 第一节 侵害计算机软件的具体行为

  一、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二、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类型

  三、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概述

 第二节 最终用户类案件的审理与认定

  一、最终用户类案件的事实查明

  二、最终用户侵害复制权的认定

  三、最终用户类侵权案件的审理思路

 第三节 抄袭剽窃类案件的审理与认定

  一、抄袭剽窃类案件的审理思路

  二、确定软件版本的方法

  三、软件的具体对比

第十三章 著作权合同纠纷的审查与认定

 第一节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一、著作权许可合同及其内容

  二、合同文本约定不明的解释规则

  三、超出许可范围使用的情形与认定

  四、著作权人不得对专有使用权进行重复许可

 第二节 委托创作合同

  一、委托创作合同类型的判断

  二、委托创作成果的归属

  三、创作成果的质量标准及判断

  四、委托创作合同无效的典型情形

  五、委托创作合同的单方解除权

 第三节 出版合同

  一、“出版权”及出版合同

  二、出版合同中优先签约条款

  三、出版合同的法律风险与注意事项

 第四节 演艺经纪合同

  一、演艺经纪合同及其性质

  二、演艺经纪合同的法律风险与注意事项

 第五节 计算机软件合同

  一、计算机软件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二、计算机软件合同纠纷的审理难点及对策

附录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

著作权法原理解读与审判实务是2021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柏勇。

得书感谢您对《著作权法原理解读与审判实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应用指南:条文解读+实操要点+案例解析(2021年版) 电子书
1.紧跟新法新规,原文深入剖析 严格依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呈现“一笔业务,两种分录”新业务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思维,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政府会计制度。读者可快速查阅制度原文,掌握条文规定与要求。 2.精解案例与例题,实务操作范本 精选了近200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政府会计制度的条文规定,诠释政府会计制度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高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而且,为会计核算原理搭配了相应的例题,帮助读者提升业务能力。 3.图文搭配,摆脱枯燥学习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条主线并行,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核算要点,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操作规范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图表,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政府会计制度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与实战性 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制度与实务工作的桥梁,教会读者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准则与制度。
报检与报关实务(第2版) 电子书
本书以报检人与报关人的角度,遵循报检与报关各环节的操作顺序,从实用出发,综合研究报关与报检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报关与报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进出口货物贸易管制、进出口商品归类、出入境货物的报检、出入境运输工具和集装箱的报检、进出口税费计算、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保税货物的报关、特殊形式下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报关单及其填报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论述。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随时更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网
纳税基础与实务(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照财会部门办税员工作岗位,按税种设计了10个项目:税收基础知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纳税实务,。以岗位为导向、任务为载体,将工作内容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本教材各项目包括工作过程描述、技能目标,项目引入,项目相关知识介绍、项目实施,是知识训练、技能训练。
税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第2版 电子书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各类税种的相关税制及其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会计与税法紧密结合。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税务会计概述、增值税会计、消费税会计、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会计、关税会计、企业所得税会计、个人所得税会计、资源税会计、土地增值税会计及其他税会计。本书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和成人教育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会计人员的参考
报关实务 电子书
本书内嵌入大量二维码,扫描后可观看报关单证实物照片、报关新闻、相关法律法规等丰富的网络资料。本书正文部分包括报关与海关、对外贸易管制、进出口商品归类、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保税货物报关、特殊形式下进出口货物报关、进出口税费、报关单及其填报等内容,附录部分包括报关业务关键术语中英文对照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通关参数查询方法及报关实务学习参考网站等对读者学习有益的资料。为方便教学,本书提供电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