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解读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
内容简介
一个学科,需要写出自己的历史,才能明了从哪里来,去往何方。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写出过中国国际关系学(IR)的学术史,这个空白需要填补。本书想要完成的就是这样的一项工作。
本书各章的安排是按照时期划分进行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在此之前的时期成为很显然的“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发端于这一时期(作者将这个时间点确认为191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是一个曲折反复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成为一个分水岭。80年代末是另一条重要分界线。90年代末则是20世纪走向结束之时。
本书按照这几个时间点,划分各个时期,因而这也是本书各章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二十年,学术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未出现明显的分界线,因而本书将其看成同一个时期;因这一时期内容非常丰富,故分为两章来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任晓,1965年生,复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学术兼职包括外交学院兼职教授、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资深专家、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绪言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国际关系学
一、民国国际关系学概况
二、主要论域
三、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蓬勃
四、《世界知识》及其影响力
五、中国人研究日本
六、国际关系研究的国际化
七、中国与国际法
第二章 三十年的起落
一、院系调整与学科重构
二、组织机构的建立
三、国际关系研究的开展
四、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突起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
六、彼时的“拿来主义”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的重建
一、学术组织的恢复或建立
二、人才培养和学刊生长
三、学术研究
四、思想的力量
五、学术理论探索
六、“横看成岭”
七、翻译和评介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的中兴
一、会议·期刊·丛书
二、学术研究及成果
三、学术论争
四、基金会及其作用
五、多样的课题
第五章 21世纪的跃升(上)
一、学术组织的新发展
二、人才培养
三、“和平崛起”
四、学刊“提质增效”
五、全方位的学术研究
六、“先秦国际法”的再发现
第六章 21世纪的跃升(下)
一、机制·品牌·智库
二、四个特征
三、国际化和走向世界
四、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五、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
第七章 中国国际关系学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志谢
中国国际关系学史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任晓。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国际关系学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