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器之用: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与质量评价

有器之用: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与质量评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系统化归纳文物数字化采集、处理设备与设备详情、采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缪斯文库”之一种,囊括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系统理论、前沿技术、实操方法等,多视角设定数字化文物行业与数字化成果评价单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并涵盖当前广为应用的先进数字化设备、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的处理,与互联网平台的衔接、展陈等相关内容。详述科学、体系化保护馆藏文化遗产所需技术手段,如数据采集方面。

作者简介

作者刁常宇,计算机科学博士,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专职副主任,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数字化、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数字化设备与技术

一 图像采集设备

二 三维扫描设备

三 关节臂扫描仪

四 手持式三维扫描仪

五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

第二章 文物数字化准备工作

一 基本原则

二 前期资料收集与整理

三 现场调研

四 方案编制

五 设备配置

六 人员要求

七 数据存储与归档

第三章 馆藏平面文物翻拍和二维扫描

一 采集准备工作

二 采集操作要求

三 采集范围要求

四 数据处理

五 采集与处理信息记录

第四章 馆藏文物的三维扫描

一 采集准备工作

二 采集范围

三 数据采集

四 现场质量检查与信息记录

五 三维数字化结果

第五章 馆藏文物的摄影测量

一 准备工作

二 数据采集

三 现场质量检查与信息记录

四 数据处理

第六章 馆藏文物的三维数据处理

一 单色点云数据处理

二 彩色点云数据处理

三 数据处理记录

四 三维数字化方法

五 图件制作

第七章 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的质量评价

一 质量评价标准化文件的现状

二 文物数字化成果的常见问题

三 质量检查验收要求

四 平面扫描翻拍文物质量检查

五 三维类文物质量检查

六 评价方应具能力

第八章 三维模型简化处理与网络展示

一 三维网格模型简化

二 纹理坐标展开

三 烘焙纹理贴图

四 烘焙法线与环境遮挡贴图

五 模型数据展示应用

附录1 馆藏文物数字化图像数据现场采集记录表

附录2 馆藏文物数字化图像数据处理登记表

附录3 馆藏文物代表色采样现场采集记录表格

附录4 馆藏文物代表色采样数据整理示例

附件5 馆藏文物三维重建数据现场采集记录表

附录6 馆藏文物三维重建数据处理记录表

附录7 山西洪洞水神庙S3局部多类型扫描仪实验数据汇总表

后记

有器之用: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与质量评价是2021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刁常宇。

得书感谢您对《有器之用: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与质量评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 电子书
自1928年迄今,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已有九十年的历程。其间积累了大量的考古材料,包括数量庞大的骨、角、牙、蚌器。本书共选取200余幅照片,分门别类,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所选器物或为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礼仪性用品,或为形态多样、功能齐备的武器,或为看似普通却实用性强的工具,还特别选取了骨器制作工具,此外还有少量甲骨、动物遗存标本等。借此,希望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殷墟骨、角、牙、蚌器制作和使用的面貌,以及
新出土中古有关胡族文物研究(九色鹿) 电子书
本书是周伟洲自21世纪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新出土的中国中古时期胡族文物进行研究的13篇论文,其中有8篇是对胡人墓志的考释。
长江流域的器玉陶瓷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长江流域的器玉陶瓷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琳琅源流、古玉疑云、陶瓷诗画、瓦翁迷案四部分。
根深方叶茂:唐有祺传 电子书
本书是第四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以传记的形式把采集工程的成果展现给社会公众,是采集工程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本书是在充分挖掘档案和书信等各种文献资料、与述访谈相互印证校核、严密证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内中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照片、手稿影印件等珍贵图片,基本做到了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既体现了历史的鲜活,又立体化地刻画了人物,较好地实现了真实、专业、可读的有机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