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研究》全方位剖析产业趋势、政策问题、价值观建构、国家治理体系。
内容简介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研究: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建构》内容有全球出版业转型趋势、中国出版产业政策主要问题、出版产业政策的价值观建构、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嬗变、中国当代出版价值观变迁、当前出版产业政策的价值观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构符合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国家治理体系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题目界定
1. 出版
2. 产业政策
三、选题意义
1.中国出版业面对全球化战略准备的需要
2.当前中国出版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
3.为相关出版管理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完善出版管理提供参考
四、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状况
国内研究状况
五、创新之处
六、主要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及总体构思
理论范式
主要研究方法
总体构思
第1章中国出版产业政策变迁
第一节 出版产业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积极推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生产型出版体制,出版业泛政治化色彩日益浓厚(1949—1977年)
二、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行政化的出版体制进行“松绑”,有限启动出版业商品化进程(1978—1991年)
三、以阶段性调整为主体,以集团化和法制化为两翼,积极推动出版业市场化进程(1992—2001年)
四、以深化出版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数字化和“走出去”为重点,着力推进出版产业化进程(2002年至今)
第二节 出版产业政策绩效评估
一、出版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快速发展之后迅速进入了徘徊和下滑阶段(1949—1977年)
二、初启商品化效果显著,出版业增长势头迅猛,但后继乏力(1978—1991年)
三、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出版滞涨现象有所缓解(1992 — 2001年)
四、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出版改革全面深化,新业态异军突起,版权贸易逆差有所缩小(2002年至今)
第三节 出版产业政策演变的逻辑特点
一、由泛政治化政策向产业化政策转变
二、由管制政策向治理政策转变
三、由封闭半封闭政策向开放政策转变
四、由单一媒体政策向全媒体政策转变
第2章当前中国出版产业政策主要问题
第一节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的宏观语境
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二、技术驱动与媒介融合
三、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
第二节 全球出版业转型趋势
一、跨国合作主导产业模式转型
二、技术转型催生数字出版业态
三、低碳经济时代绿色出版诉求增强
四、“转企改制”与中国经验
第三节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主要问题
一、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出多门
二、政策内容模糊,可操作性不强
三、政策内容陈旧,滞后性明显
四、公共服务政策有待落实,财税补贴不力
第3章出版产业政策的价值观建构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嬗变
一、价值观的内涵
二、价值观的功能
三、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嬗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出版价值观变迁
一、出版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工具
二、出版是兼具经济功能的事业
三、出版的产业功能被放大
四、出版公共服务理念的彰显
第三节 当前出版产业政策的价值观建构
一、政治福利:出版自由,克服传播失灵可有效缓解政府及市场失灵
二、经济福利:充分的竞争,充分利用市场环境
三、文化福利:文化的多样性,在市场中实现经营活动与文化责任的良性互动
第4章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产业政策
第一节 西方出版理念的流变
一、自然经济时期:宗教与世俗之争
二、特权主导时期:权利与市场之争
三、自由市场时期:个人与公共之争
四、数字化转型时期:传统与新兴之争
第二节 西方政府职能的结构转型及其限度
一、国家与社会的分野与重新耦合
二、市场驱动与政府的有限规制
三、企业与政府的区隔及联动
第三节 当代西方出版产业政策主要特点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出版体制
二、价值目标明晰的内容制度设计
三、新环境下产业内外部结构变动与政府重新规制
第5章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的理念及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的基本理念
一、尊重出版产业作为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
二、重视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建构符合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培育公民社会,搭建有限政府的基本框架
二、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围绕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不断修缮出版产业政府规制
第三节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的路径选择
一、改革现有产权制度,完善委托—代理机制
二、明确出版内容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提高内容制度立法的质量和可操作性
三、打破行政垄断占主导的市场格局,提高出版产业市场竞争力
第四节 政策实施成本与风险分析
一、政府主导框架下出版产业发展路径依赖引致的低效风险
二、政府规制被出版产业市场力量俘获的风险
三、过度市场化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并存的风险
结论
参考文献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研究: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建构是2016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大年著。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研究: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