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平原教授对年对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体制的思考,体现了一个人文学者对大学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平原教授的大学三书(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体制)之一,是作者多年来大学教育研究成果的结晶,内容富于真知灼见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
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自叙 我的“大学研究”之路
上编 远行留‘背影’
中国大学百年?
一、两种大学史
二、关于“旁采泰西”
三、关于“上法三代”
四、敢问路在何方?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以无锡国专为中心
一、从“救民命”到“正人心”
二、另有渊源的“东南学术”
三、“东林”抑或“南菁”
四、“国学”作为专科
五、以“文章”为中心
大学历史与大学精神 ——四幅中国大学“剪影”
首都的迁徙与大学的命运——民国年间的北京大学与中央大学
教育史上的奇迹——阅读“南开”
过去的大学——怀想西南联大
附录
附录
不该消失的校园风景——如何“走近中大”
六位师长和一所大学 ——我所知道的西南联大
从“宏大叙事”到“私人记忆”
师生之情与同窗之谊
“新文学”教学之披荆斩棘
湘黔滇旅行团的故事
政治与学术的纠葛
物质与精神之张力
教育史上的奇迹 ——西南联大的意义
片段一:留下了“读书种子”
片段二:联大人胜在“心态”
片段三:全力培养本科生
片段四:今天我不想谈校长
答听众问
附录一
下编 荷戟独‘彷徨’
弄花香满衣 ——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
一、作为“话题”的大学
二、作为“文本”的大学
三、作为“象征”的大学
四、作为“箭垛”的大学
五、作为“景观”的大学
六、作为“文物”的大学
应是绿肥红瘦 ——解读“当代中国大学”
一、“大学百年”
二、“大学排名”
三、“大学合并”
四、“大学分等”
五、“大学扩招”
六、“大学城”
七、“大学私立”
八、“北大改革”
九、“大学评估”
十、“大学故事”
参考文献(按论述先后排列)
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 ——从“文化的观点”看“大学”
一、调整“大跃进”心态
二、反省过分“世俗化”倾向
三、警惕“标准化”迷思
四、理解并尊重“学科文化”
五、重建“校园文化”
附录二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
一、“世界一流”的焦虑
二、“教学优先”的失落
三、“提奖学术”的困境
附录三
第一部分:介绍演讲者
第二部分:陈平原教授演讲
第三部分:饶毅教授演讲
第四部分:交流与互动
桃李春风一杯酒 ——大学校园里的“文学”
一、曾经,“文学”就是“教育”
二、关于“文学与大学”
三、在“专业”与“趣味”之间
四、何妨附庸一下“风雅”
五、“作家”,还是“作者”
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
一、日渐分裂的大学校园
二、大学扩招与“国学热”
三、素质教育与通识课程
四、学术工程与评审文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大学有精神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平原。
得书感谢您对《大学有精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