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论(辞书研究文库)

百科全书论(辞书研究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百科全书的研究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辞书研究文库”系列之一,书中共分为百科全书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创建历程、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和修订体制、百科全书编纂体例和体例工作、百科全书的装帧设计与插图、百科年鉴及其编纂等内容。

这套文库比较集中地展示了近些年来辞书理论的成就,无疑将会推动辞书事业的发展,推动辞书理论的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金常政,1929年生,辽宁人,大学毕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原副总编辑。1978年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筹建工作,起草《中国大百科全书》总体设计文件及体例。现为中国编辑学会顾问(原副会长)、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国内多种专业性百科全书和地方百科全书编委会成员或顾问。在辞书编纂理论方面发表论文和专著数百种,1991年荣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辞书研究文库编委会

“辞书研究文库”总序

自序

前言

引论

第一章 百科全书史

一、 西方百科全书史

(一)西方百科全书:从起源到近代

(二)渊源:亚里士多德

(三)承前启后:瓦洛

(四)古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老普里尼

(五)神学与百科全书纠缠

(六)中世纪百科全书代表作:《大宝鉴》

(七)知识分类与百科全书:培根的贡献

(八)狄德罗、百科全书派和法国《百科全书》

(九)《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英国到美国

(十)社交词典:小条目主义之滥觞

二、 中国百科全书史

(一)类书归类(部)问题

(二)最早的“百科词典”:《尔雅》

(三)《吕氏春秋》:类书之渊源

(四)《皇览》:类书之始

(五)南北朝的类书

(六)唐代四大类书

(七)《太平御览》和宋代类书

(八)《永乐大典》和明代类书

(九)《古今图书集成》和清代类书

(十)结语

三、 20世纪——现代百科全书定型化

(一)现代百科全书定型的前奏

(二)定型化的内涵

(三)20世纪各国主要百科全书

(四)中国的百科全书复兴时代

(五)多媒体百科全书的出现

四、 《中国大百科全书》创建历程

(一)寻根和回顾

(二)非凡的建议

(三)中央的决定

(四)预先的调研

(五)筹建出版社

(六)全书总体设计

(七)总编委会通过方案和规划

(八)起步和突破

(九)大百科人和大百科精神

(十)计划修订和人事更迭

(十一)各学科卷的主帅主将和进程

(十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特色

(十三)《中国大百科全书》与我国百科全书的系列化

(十四)《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再版

第二章 百科全书的编纂与编辑

一、 现代百科全书的性质和种类

(一)现代工具书

(二)辞书与百科全书

(三)百科全书的种类和系列化

二、 百科意识:百科全书编纂的认识基础

(一)百科个性感

(二)百科条目感(见本章第五节)

(三)百科体裁感

(四)百科语言感

三、 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和修订体制

(一)百科全书编辑工作的特点

(二)百科全书的编纂全过程

(三)百科全书的修订体制

四、 百科全书的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的内容

(二)基本设计指标

五、 框架设计和选条

(一)框架设计

(二)百科全书的条目

(三)百科全书的条目化问题

六、 百科全书编纂体例和体例工作

(一)体例的性质和作用

(二)百科条目撰写特点

(三)体例工作内容

(四)百科全书中大事记的编写

七、 百科全书内容交叉与重复的处理

(一)交叉与重复的性质

(二)重复的表现形式

(三)交叉与重复的处理原则

八、 百科全书稿件审读

(一)百科条目审稿特点

(二)百科全书稿件的编辑判断

九、 百科全书稿件的编辑加工与资料工作

(一)百科条目稿件的编辑加工

(二)编辑加工中的资料工作

十、 百科全书成书定稿和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一)成书编辑工作

(二)发稿和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十一、 百科全书的检索系统

(一)基本检索系统和辅助检索系统

(二)目录系统

(三)参见系统

(四)索引系统

十二、 百科全书的装帧设计与插图

(一)装帧设计

(二)版式设计

(三)百科全书的插图和表格

十三、 百科词典的性质与编纂

(一)百科词典的渊源

(二)词典与百科全书的相互影响

(三)百科全书与词典的交叉

(四)百科全书与词典编纂方法之异同

(五)百科词典的编纂方法

十四、 百科全书编纂的矛盾论

(一)大与精

(二)全与专

(三)分与合

(四)述与作

(五)稳与新

(六)深与浅

(七)古与今

(八)中与外

(九)知识性与资料性

(十)编辑与撰稿人

十五、 关于引进外国的百科全书

(一)编译的组织

(二)条目的取舍

(三)结构的改变

(四)内容的修订

(五)译者的遴选

第三章 不同类型的百科全书

一、 专业性和地域性百科全书及其编纂特点

(一)专业性百科全书编纂的特点

(二)地域性百科全书及其编纂特点

(三)地方志与地域性百科全书

(四)地域性百科全书系列设计

二、 少儿百科全书及其编纂特点

(一)少儿百科全书的性质和定位

(二)少儿百科全书编纂的特点

三、 百科年鉴及其编纂

(一)年鉴的作用、种类和内容

(二)百科年鉴及其性格特点

(三)百科年鉴编纂的特点

四、 电子版和多媒体百科全书

(一)电子版百科全书的初级形式

(二)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

(三)《不列颠百科全书》与多媒体

(四)中国多媒体百科全书的方案设想

第四章 百科全书的编作者、鉴别评价和使用

一、 百科全书的作者和编者

(一)百科全书的作者

(二)百科全书的编者

二、 百科全书的鉴别和评价

(一)百科全书的鉴别

(二)百科全书评价标准

(三)编纂者的标准

三、 百科全书的使用

(一)百科全书的读者

(二)怎样使用百科全书

(三)怎样选用百科全书

(四)怎样利用索引系统

(五)怎样利用其他附属成分

结语 纸质百科全书的前途

附录 百科全书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索引

百科全书论(辞书研究文库)是2000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金常政。

得书感谢您对《百科全书论(辞书研究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知识社会维度与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关注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强调社会维度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的研究很多时候被冠以“社会认识论”研究之名。长久以来,知识的产生和辩护都被看作是个人的事情,以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来源,强调个人理性对知识的重要性。而以洛克、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认为个人经验是知识的来源。随着心理学的确立和哲学中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特别是随着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的扬弃以及语言转向的兴起,哲学认识论研
“流行社工”路:云南连心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研究文库) 电子书
翔实记录云南连心社区三社联动,有效参与社区建设,走出一条发展型社会工作的新道路的全过程。
汉语句子信息结构的类型学研究.励耘文库 电子书
本书在语言共性与类型学视角下,讨论了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的编码共性,以及在汉语中的编码特点。本书的上编是共性研究,主要阐释了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信息结构在人类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以及本书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下编是个性研究及个案分析,考察了汉语中某些“非常规句”的信息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制约与互动关系,以及由信息结构决定的类型学特点。
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 电子书
本书尝试运用语境论思想为当代社会科学哲学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科学合法性危机的新路径。提出了语境论研究纲领这一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为社会科学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困境提供了语境论解决方案,论证了社会科学具有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解释地位,回答了社会科学规范性和解释力等理论难题,给出了评价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新标准,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科学中的“事实-价值”二分。指出社会科学是基于事实系统、因果系统和
中国政府统计问题研究(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经济研究系列) 电子书
深入了解中国政府统计的现状、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