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报告为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1989~1995年调查、发掘石制品的专门报告。
内容简介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一组学堂梁子。该遗址发现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获得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报告有以下几点特点:
第一,尝试参考和借鉴法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石制品的类型学方法,融入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类型学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于石核和石片以及相关的石器的定位设制了参考方法,以便于观察测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砾石石器和石片石器的随意定位和人为因素干扰。
第二,针对所有的石锤、石核、石片、有疤孤立片疤的砾石、单向加工的砍砸器、手镐、单面器、双向加工的砍砸器、手斧、斧状器、刮削器、凹缺刮器、尖状器、尖突、雕刻器和“可拼合标本”均制备了观察卡片,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尤其是对石核剥片、石器加工的每一块片疤的天然和人工属性进行描述,这在国内考古报告中尚属首次。
第三,对石核标本的观察增加了以前不多见的剥片的立方体示意图,让读者可以非常容易理解石核的剥片方式,进而可以推测古人类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四,对单向加工的砍砸器(chopper)和双向加工的砍砸器(choppinatool)进行了区分,这是与国际考古学研究接轨的一种方式。
第五,将石制品分上、中、下三个文化层进行分层研究,明晰了不同地层中石制品打制技术和类型差异。郧县人遗址以砾石石器为主,以石片石器为辅,且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手斧、手镐、斧状器等。
第六,对采用同样方法研究的广西百色盆地正式发掘的那赖遗址的石制品与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的石制品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石器的比例也大致相近。
第七,除了在石制品的观察分析方面有了许多新的尝试外,在石制品的绘图、摄像等方面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基本上达到了每件人工石制品的“三大记录”完备。
本书可供从事古人类学、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序言
代序一 “郧县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代序二 郧县人遗址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打制石制品田野及物理信息
第二节 打制石制品人工特征信息
第二章 石制品概述
第一节 下文化层石制品
第二节 中文化层石制品
第三节 上文化层石制品
第四节 拼合研究
第三章 学堂梁子—郧县人文化面貌
第一节 中、上文化层面貌
第二节 总体文化面貌
第四章 对比研究
第一节 与那赖遗址对比
第二节 与中国南方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址对比研究
第三节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特征
附表
一 观察统计表模版及实例
二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石制品观察统计表
附录
一 New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d crania fromYunxian in China
二 湖北省郧县曲远河口化石地点调查与试掘
三 湖北省郧县曲远河口学堂梁子遗址相关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1989~1995年)考古发掘报告:石制品研究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1989~1995年)考古发掘报告:石制品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