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院研究(修订本)

明代画院研究(修订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有关明代画院的研究以往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来进行,侧重于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一旦涉及其具体制度、变迁过程则多语焉不详。本书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明代画院两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力图使明代画院展现出一个比较清晰的面貌来。

本书内容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画院制度的研究,对长期以来认识比较模糊的明代画院制度做了全面和深入的考察,主要包括明代画院的管理机构、工作场所、入值体例、大致规模,以及宫廷画家的考核与选拔、授官及升迁方式、具体官职、日常待遇、袭替制度等等,弥补了以往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

下编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梳理,整理了迄今最全面的明代宫廷画家名录,大幅扩充了已知明代宫廷画家的数量,使得可靠的明代宫廷绘画数量得以扩大。同时,作者对明代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宫廷画家情况进行了考证,订正了长久以来各类美术史著作、辞典中有关这部分画家的错误记载。本书另附有现存明代宫廷画家作品表,便于研究者查找利用。

与清代宫廷绘画相比,明代宫廷绘画因为与之相关的宫廷档案已经灭失,可直接依据的史料更少。宫廷画家大多为职业画家,本身不善诗文,相关画史及诗文集亦较少提及这一群体,所以有关明代画院及宫廷画家的研究面临着不少困难。本书内容扎实,考订精审,对明代画院的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作了大量补充,是近年来有关明代画院及宫廷画家研究的一部力作。

——聂崇正(著名古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晶《明代画院研究》一书内容翔实,考证缜密,充分利用相关史料,对长期以来说不清、道不明的明代画院制度加以考辨,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对明代画院的授官方式、官职情况、升迁及袭替、画院的规模、画家的待遇等情况的研究,澄清了长期以来的一些错误认识,丰富了我们对明代画院的认识,推进了明代绘画史的研究。特此推荐此书。

——单国强(著名古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史料,广泛收集相关的明人诗文集、笔记、画史、地方志以及《明实录》《明会典》等文献材料,系统分析论证,解决了诸多有关明代画院的争议问题。同时,该书在明代宫廷画家辑佚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新发现了大量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明代宫廷画家,其中一些画家的准确活动时代乃至生卒年亦得以明确。这些成果为明代宫廷绘画的研究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余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明代画院研究(修订本)是2020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晶。

得书感谢您对《明代画院研究(修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雏菊与稚鸟 电子书
本书内容精选自插画师那仁多年来的插画作品,书中有恬静的少女、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以及生活中的小物件,分别以绘本、单幅插画和系列合集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中国煤雕艺术源流考 电子书
我国煤雕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从石器到灵器,再到礼器、葬器、瑞器、陈设装饰器等,不同时代煤雕制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器形特征,煤雕既是凝结了创造者劳动和技巧的宝贵物质财富,也是体现民族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物化的结晶,是衡量中国文化艺术进步与发展的标尺之一。本书通过大量的一手材料如实物及图片,全面、准确地介绍了煤雕的历史演变,在揭开我国煤雕艺术神秘面纱的同时,也让煤雕
印象派作品高清图集 电子书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兴起于法国,在19世纪末达到鼎盛,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级传播到世界各地。本书集结了印象派的代表作品,将印象派的发展过程分为5个时期,并通过15位印象派大师的经典作品,直观展现印象派绘画的特点与风格。全书制作精美,清晰度高,并配有简单生动的解说。读者翻开书,就像是走进一座座美术馆,可以尽情欣赏众多名画,感受印象派的无限魅力。本书适合艺术爱好者及各大院校艺术相关专
艺术哲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丹纳在法国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二部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绘画的特征、主要形势和次要形势等;第三部分为尼德兰的绘画,介绍了其永久原因和历史时期;第四部分从种族、时代、制度三方面介绍了希腊的雕塑;第五部分为艺术中的理想。本书“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平面构成 电子书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二维空间中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培养设计师在二维空间设计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在二维空间内的基本造型能力、设计创意能力、构图表现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平面构成研究的是二维空间中点、线、面、肌理等造型元素的情感特征和造型积极性;同时研究如何依据重复、渐变、对比、调和、变异等形式法则将平面造型元素设计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意图的作品。本书从平面构成概论、格式塔心理学派美学概论、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