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纲要——从道理到定理

论语纲要——从道理到定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对孔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和思想脉络进行归纳和阐释的作品。

内容简介

《论语》中的许多“道理”能否发展成为“定理”?本书试着将这些“道理”做定理化表述,从“仁”“忠恕”等重要概念入手,通过经典章句的语义分析,解析相互关系,在简单陈述的“箴言”中,寻找出更深一层的逻辑判断。

从“仁”的核心价值观,到“两端”方法论,再到“用其中”的中庸思维。简言之,就是以其说,寻其法;再以其法,探其道。这一路径,让我们有可能一窥孔子“天人之道”的奥秘。如何在“人道”和“天道”之间“执两用中”,即“中庸”之道。“中庸”是在“两端”之间做出抉择。这是孔子学说的最高智慧。如果说《新论语》为《论语》增加了一个新的读本,希望这本《〈论语〉纲要》也能为孔学提供一种新说。

作者简介

作者钱宁,出生于南京,成长于北京,祖籍上海嘉定。主要作品:重编版《新论语》(2012)、学术随笔《尼山风光》(2010)、历史小说《圣人》(2004)、《秦相李斯》(2000)、新闻纪实作品《留学美国:一个时代的故事》(1996)。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一孔之见

上篇 纲目与疏证

第一章 仁:一种价值观

1.仁:“爱人”。仁者之爱,不是爱,是“忠”和“恕”

2.忠:“言思忠。”即说真话,底线是“勿欺”

3.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勿施”

4.忠之“勿欺”,恕之“勿施”,皆“有所不为”,是“克己”,亦是“知止”

5.仁,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呈现不同形态,“忠恕”贯穿其间

6.“仁政”的“四项承诺”:好的君王——以德治国;好的治理——贤能政治;好的生活——小康社会;而核心是不滥用暴力——不嗜杀

第二章 “两端”:孔子的方法论

1.“两端法”的三个要点:“空空如也”“叩其两端”和“竭焉”

2.“空空如也”——事物本质空无,只有置于关系中才能显现

3.“叩其两端”——事物本质取决于关系的“两端”,需从“两端”去理解

4.“竭焉”——事物本质受“两端”限定,推演到“极端”才能看清

5.孔子的“两端法”是理解其核心观点的逻辑密匙

6.“两端法”与“一分为二”论同中有异,并行不悖,是“儒家辩证”

7.儒家的“格物致知”——理,不在物亦不在心,而在物与心之间

第三章 “用其中”:天、人之间的中庸思维

1.天人之道,介于天道、人道之间

2.天人之道,即“中庸”——“执两用中”

3.“用其中”是在“两端”之间找到“度”

4.“中庸”的挑战:量化和算法

5.中庸,即传承千年的所谓“圣贤之道”

下篇 专题与散论

第一章 仁:一种价值观

孔子心中的问题

忠,就是说真话

重要的,不是爱,是恕

恕:从道理到定理

与孔子讨论“平等”

自由如何“不逾矩”?

“两难”中怎样取舍?

说“孝”

民主,不仅仅是“多数”

从“不为”到“知止”

“仁政”的设计缺陷

“专制”,还是“共治”?

第二章 “两端”:孔子的方法论

孔子的方法论

人之初,性本无

寻找“真我”

“好人”,还是“坏人”?

平庸之恶VS.伟大之恶

“格物”如何“致知”?

第三章 “用其中”:天、人之间的中庸思维

《论语》中的“道”

孔门未传之学

“中庸”是做出抉择

寻“度”

《周易》是“中庸”的量化和算法

“圣贤之道”为何“无用”?

结语 “新孔学”的可能性

附录1 《新论语》原文

附录2 《论语》原文

附录3 引文及参考书目

论语纲要——从道理到定理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钱宁。

得书感谢您对《论语纲要——从道理到定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从杭州小热昏到滑稽戏 电子书
本书主要内容是写杭州小热昏的缘起及其历史沿革,并介绍了小热昏产生、发展、衍变的历史渊源以及对后世艺术(如独角戏、滑稽戏)的影响。
法国现当代文学:从波德莱尔到杜拉斯 电子书
吃透小红书文案:从模仿、创新到超越 电子书
新媒体写作导师梁小小的实战总结,带你轻松写出优质文案。
超级漫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超值版) 电子书
好多人认为漫画没什么技巧可言,只要形象画得生动、可爱一点儿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漫画的造型虽然简洁却不简单,同样需要准确的构图、精准的结构与正确的透视。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画出美的、有吸引力的漫画作品。本书是专为零基础漫画爱好者精心打造的漫画技法教程。全书共9章,首先讲解了漫画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创作漫画;然后具体讲解了人物头部和身体的绘制技法,同时通过将近50个案例对人物的动态、服
大清内务府:从帝王的家奴到鹰犬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真正影响帝王行为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