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水浒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站内搜索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既有对版本研究,也有对施耐庵、金圣叹生平考证,更有对《水浒传》中一些不知名小人物的分析,是一部颇见功底的古典文学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世德先生研究《水浒传》的专题集。收录了刘世德先生多年研究《水浒传》的主要成果,体现了作者注重版本考据的研究特色与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入理解。全书共五大部分,32篇文章,既有版本研究,也有对施耐庵、金圣叹生平的考证,更有对《水浒传》中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的分析,呈现了刘世德先生的独到心得。本书是一部颇见功底的古典文学学术专著,是研究《水浒传》的必备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刘世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研究范围:中国古代文学。

主攻方向:古代小说、戏曲。近年尤以红楼、三国、水浒为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卷一 《水浒》总论

论《水浒传》——北方文艺出版社校点本前言

关于《水浒传》的几个问题——在“中国古代小说讲授班”(1984年)的演讲

卷二 《水浒》作者论

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

施耐庵即施惠说

关于张凤翼的《水浒传序》

读张凤翼《水浒传序》

金圣叹的生年

金圣叹的后人

卷三 《水浒》版本论

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与地位

《全像水浒》残叶考论

《水浒传》藜光堂刊本与双峰堂刊本异同考

《水浒传》双峰堂刊本:叶孔目改姓与余呈复活

谈《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问题

《水浒传》袁无涯刊本回目的特征

钟批本《水浒传》的刊行年代和版本问题

谈《水浒传》刘兴我刊本

《水浒传》刘兴我刊本与藜光堂刊本异同考

雄飞馆刊本《英雄谱》与《二刻英雄谱》的区别

谈《水浒传》映雪草堂刊本的概况、序文和标目

《水浒传》映雪草堂刊本——简本和删节本

谈《水浒传》映雪草堂刊本的底本

《水浒传》无穷会藏本初论

《金瓶梅》与《水浒传》:文字的比勘

卷四 《水浒》识小录

姓王的铁匠

林冲娘子之死

阎婆出场的移置

阎婆惜的居室

阎婆的一声喊

武松还乡

张三、郓城虎与刘丈

梁山头领中有没有四川人?

宋江发配

附录

文学所召开施耐庵文物史料问题座谈会纪要

《水浒源流新证》序

后记

水浒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世德。

得书感谢您对《水浒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国拉丁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一共选取了30篇学术论文,均为近年来国内期刊登载的、与拉美裔美国文学有关的研究成果。依据论文主题将其分为成长与觉醒、记忆与历史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抗争、身份寻求与建构、文化认同与和解、综述简介和多视角评述六个部分。拉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墨西哥裔、古巴裔、多米尼加裔、波多黎各裔等美国作家的文学作品。来自不同拉美国家的移民及其后代语言共通,但由于原生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
美国犹太裔文学研究论集 电子书
本书收入中国学者在美国犹太文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对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菲利浦·罗斯,辛西娅·欧芝克,哈依穆·波特克等)都有论及,对年轻犹太作家(阿丽嘉·古德曼,格蕾斯·佩蕾等)的作品也有研究。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水浒传 电子书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以宋江、晁盖为首,逐渐吸纳四方豪杰上梁山。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统治。直到一百零八条好汉齐聚忠义堂,排座次。后五十回则描写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为朝廷效力的过程,众人最后被奸臣所害。《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讲述了一系列梁山英榫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
荒原与拯救.励耘文库 电子书
本书将20世纪最有争议的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放在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加以考察。劳伦斯是工业文明坚定的批判者,他认为工业文明的根本缺陷是使人社会化和机械化,压抑了人的直觉、本能和欲望,使人的生命能量枯竭。他以极大的热情表现了男女两性关系,挖掘了人的非理性心理世界,展现了对异域原始文明的想象,从而描绘出西方现代文明崩溃的整体图景。本书揭示了劳伦斯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倾向及其意义,对劳伦斯小说中的男权主义、心理神秘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电子书
王富仁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勇气,在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他所提出的“思想革命的镜子”、“回到鲁迅”、“新国学”等构想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不可绕过的学术高点,对于现代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着突出的贡献。本书将“思想性”视为王富仁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契合点,无论是王富仁本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风格,还是鲁迅、胡适、曹禺等王富仁研究的对象,极富“思想”性都是他们的共同特性。本书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