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

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关于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一本学术评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评论对象涉及章太炎、鲁迅、周作人、胡适、李长之、朱光潜、赵树理、孙犁、钱锺书等,在对个体作家的论评中贯穿着或隐或显的文学史意识。作者擅长此类文章,知人论世,颇有独得之见。

作者简介

作者郜元宝,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中、长篇小说奖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人心必有所冯依……”——关于现代文学的传统

一、“兼容并包”?

二、章太炎的宗教观

三、周氏兄弟

四、谁为厉阶?

五、补课?

吴汝纶序严译《天演论》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评论

看章太炎如何骂人

吴稚晖的“瞎嚼蛆”

章士钊的逻辑文

梁启超的腰子

陈独秀的强硬逻辑

重读《尝试集》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鲁迅

一、激烈反传统——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化的诞生

二、创造现代中国文化——鲁迅及其同时代人的文化理想

三、“人”与“我”的自觉——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核心

四、思想启蒙与文学直观——“文学主义”与鲁迅独特的创造方式

五、积极地迎上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六、国民性批判与体制建设——当前评价之分歧及其解决

鲁迅译作《斯巴达之魂》

鲁迅的名、字、号、笔名

一、鲁迅≠鲁迅

二、绍兴周家

三、本名:周樟寿

四、字:从“豫山”到“豫才”

五、鲁迅的号、法号

六、正式的名:周树人

七、笔名鲁迅

八、“笔名”原是为“逃名”

九、还有157个笔名

十、当时人们如何称呼鲁迅?

十一、毛泽东一言九鼎

“妹子的几片肉”——略谈鲁迅著作的整体性

“男女”还是“弟兄”?——《伤逝》的难题

周作人的“附逆”与“抵抗”

一、“附逆”·“抗战”

“美文”原来是“论文”

卸却“小品散文之王”的徽号——关于周作人的一段公案

“二周”杂文异同论

一、概念之同

二、内容之同

三、诗与真的分野

四、智与情的偏重

五、“口语本位”与文言因素

六、“腔调”与“反腔调”

七、赎罪之文“离美渐远”

春风为何没有沉醉?

“我已经不爱你了!”——胡适之、徐志摩同嗜《醒世姻缘传》原因推测

为什么粗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语言观念与现当代文学之关系”引论[1]

一、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忽略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二、应重释“文学革命”与“语言革命”之关系,并阐明中国文学“古今之分”,就语言文字而言,乃“精粗之别”

1942年的汉语

一、1942:新的文学群落的崛起

二、“打扫”:一个既新又旧的语言传统的确立

三、白话文:在自我反省中成熟

四、“给他们许多话”: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

五、结语:中国文学语言的一次短暂的凝定

影响与偏离——《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1]与《芸斋小说》的心理依归

鲁迅、黑格尔与胡风

都是辩解——《色,戒》和《我在霞村的时候》

一、《色,戒》与张爱玲的私情了断

二、《霞村》与丁玲的二重怨绪的发泄

三、都是辩解,各不相同

“女结婚员”的悲哀和“中国宠儿”的失败——张爱玲、钱锺书的40年代

张爱玲的被腰斩与鲁迅文学之失落

汪曾祺的两个年代及其他

一、《邂逅集》光芒难掩

二、他的时间还没到来

三、走在回家的路上

四、淡然“复出”

五、没有“思想”的作家

六、关于“重写”

七、西南联大:第二故乡

八、汪曾祺的90年代

九、两种“现代”的汇合

十、汪曾祺与“江苏青年作家群”

十一、“皮实”、“韧”和“藏”

十二、“寻根”和“风俗画”

十三、“用汉字思维”

十四、“很多歌消失了”

赵朴斋的身段——上海文学的狭邪小径

离开诗——关于诗篇、诗人、传统和语言的一次讲演

所谓散文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没有“文学故事”的文学史——怎样讲述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大而全”的现代文学史讲述模式

二、“大历史”和“文学史”界限的模糊

三、“大而全”的文学史讲述淹没了哪些文学史关键点?

四、把文学史当“文学故事”讲:一个设想

从“启蒙”到“启蒙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演变

“价值”的大小与“白心”的有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反思

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郜元宝。

得书感谢您对《遗珠偶拾: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朝花夕拾(再版) 电子书
本书是鲁迅的散文合集,在完整收录了《朝花夕拾》的基础上,又收录了其散文诗集《野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 电子书
本书以著名作家和作品为纲介绍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五个编章,包括:第一个十年文学(1917-1927),第二个十年文学(1927-1937),第三个十年文学(1937-1949),工农兵文学和新启蒙文学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明教程 电子书
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具有以下三项鲜明特色:1.全面覆盖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整体性。2.参编院校和作者众多。本系列中每个选题都由主编邀请十所左右院校的教师参编,而且不同选题邀请的作者和院校尽量不会重合,这样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丛书参编作者和院校覆盖面,对教材的后期使用和推广非常有利。根据前期与主编联络情况,每册书的年使用量在3500—5000册之
挥麈拾遗 电子书
邱炜萲撰的这本《挥麈拾遗(精)》为笔记体札记,内容含括人事勾沉、叙说掌故、谈诗论学、议论时政、生活事迹的回顾,甚至还收录保存大量流寓文人诗词作品,开拓南洋诗境的精神和理想。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电子书
本书对1949年到2000年间的中国文学体制、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