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圣学纲目:史幼波大学讲记

大学之道,圣学纲目:史幼波大学讲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史幼波老师讲《大学》:学人生伟业之法宝。

内容简介

《大学之道,圣学纲目:史幼波讲记》是史幼波老师对《大学》的精细阐释,由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大学》历来被称为“大人君子”之学,其提出的三纲、七证、八目,是历代儒门圣贤内修外用的无上法宝。现代人学修《大学》的目的和意义,首先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个精神的皈依处。我们精神的皈依处在哪里?就在《大学》开篇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精神,皈依到生而为人的天赋德性之中。“明德”,就是天赋于人的光明德性,这是我们学习一切圣贤学说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外示为“亲民”,以“至善”为目标,从而开出修身丶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人生伟业。

作者简介

史幼波,知名诗人、作家、媒体人,中华传统文化研修和传播者,曾任四川龙江国学书院第二任院长,《国学读本》杂志首任主编、成都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柬埔寨西哈莫尼国王大学慧能禅学院教授,现担任广东东莞慧韬书院院长、广东六祖寺禅文化大学堂导师、台湾百丈山力行佛学院教授、深圳弘略慧通咨询管理公司特聘专家。

曾出版前沿生活类和传统文化类专著多种,包括《素食主义》、《天造四川》、《红尘禅仙》、《大香格里拉洋人秘史》、《菊花诗酒——中国古代隐士的那些事》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修与传播;近年来则立足所创建之传统书院,系统讲授以孔、孟、老、庄、禅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国学经典;同时应邀到全国各高等院校、文化机构、寺庙等场所,作了大量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专题演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祖灯慧焰继往开来

第一讲 国学与现代人的需要

“要命”的学问

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哪儿来的“邪火”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读好《大学》,享受人生

长盛不衰“三家店”

四部

粮食店、药店、杂货店

慢泡细品学国学

第二讲 《大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大学,是大人的学问

古人的小学课程

成人之后,还要成大人

何为大人境界

人人皆成大人,个个吉无不利

《大学》纵览

《大学》经文

《大学》里头有什么道

传统中的“道”和“器”

大学之道乃是大道

“大学之道”的总纲

修己治人与自度度人

“知止”是两个招式

“入定”才有力量

“静”是成功者的气质

“安”是一种境界

功夫到家,能虑能得

循序渐进,就能得道

“八目”是因果的推演

修身是根本

第三讲 从“明明德”中认识我们的精神

中国上古史的基本线索

《尚书》的变迁

古代帝王的“明明德”

“自明”与“自性三宝”

精神中的“体相用”

认识精神的本体:“我”是谁

时间和空间都在心上起作用

传统中的精神现象学

精神之妙“用”

让混沌之心光明起来

王阳明先生的“四句教”

第四讲 从日日新到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日日新

行行出状元,人人可自新

止于至善,停留在最好的地方

从社会关系中确定最佳位置

领导与下属

父慈子孝,人性之基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至善境界的人格魅力

第五讲 从格物致知到诚意正心

孔夫子的司法观

本末倒置,乱象丛生

知其所止知根本

朱熹补充的“格物致知”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王阳明怎样格物

格物,致良知

人为啥要骗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

好德如好色

慎独才是真功夫

头顶三尺有神明

第六讲 正心修身与情绪管理学

回顾,从格物到诚意

正心修身,由内而外的修炼

盲龟浮木,人身难得

“身见”是个大麻烦

正心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致中和,正心的根本方法

心常在焉,做个有心人

末后一着的功夫

不被情绪牵着鼻子

第七讲 古代齐家之道的窍门

知行合一,内明外用

凤姐管家与张公百忍

修身的五大障碍

不要被情绪偏见所蒙蔽

国之不祥者有三

盲目崇拜带来的灾难

同情心不可泛滥

人不可无傲骨

历史上两个骄傲的人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人心自古就没有变过

第八讲 古代宗法制度的伦理基础

心性修养,八字总纲

从齐家到治国

不孝不足以为人

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用慈爱维系社会大家庭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君王是古人最大的榜样

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家国同构的传统宗法制度

第九讲 大人君子的最高目标(上)

从治国到平天下

天下九州的治理原则

人间正道,推己及人

独乐乐与众乐乐

殷鉴不远,得民心者得天下

国家要以德为本,以财为末

舍本逐末,后果很严重

因果报应,分毫不爽

天命无常,道善则得之

人之贤者,国之瑰宝

秦穆公的用人之道

弱肉强食之误

亲贤者,远小人

第十讲 大人君子的最高目标(下)

横财可不好消受

两种截然相反的财富观

利者,义之和也

孟献子的财富理念

盛衰兴废的历史教训

天下国家,以义为利

补充关于《大学》之“七证”

修定的具体方法

真得定方可明明德

后记

大学之道,圣学纲目:史幼波大学讲记是2023年由博瑞森管理图书出版,作者史幼波。

得书感谢您对《大学之道,圣学纲目:史幼波大学讲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电子书
本书针对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从人际交往的艺术、爱情与性心理健康、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生命教育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解答了青年大学生发展中的主要心理困惑。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电子书
本书依托“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大型数据库(NCSS),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开展实证研究,既宏观又微观地把握大学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发展特征与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校园融入和校园生活效能感在应对方式发展中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提出促进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发展的建议。
大学·中庸·孝经·现代汉英双语全译本 电子书
《大学》《中庸》《孝经》均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原作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养自身是根本,是治国治人的前提。《大学》提出了儒家伦理思想之一的“絮矩之道”。《中庸》提出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强调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度”,超出了一定的度,就违
现象学美学史 电子书
本书是撰写现象学美学史的初次尝试,评述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家的美学思想。现象学美学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现象学美学”(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它关注美学本身的问题,且较为注重美学系统性建构。第二阶段“存在主义美学”(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它更关注具体的艺术问题,并有着深刻的美学思想。第三阶段“诠释学和接受美学”(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扩大了美学的领域,不仅把历史问题置入美学,而
随波逐源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在追寻生命和物质本源的基础上,探寻人生意义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