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学者重读马克思的理论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对康德的启蒙定义的反思,力主一种关于人及其与世界关系的启蒙新立场,在德国古典哲学启蒙辩证法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马克思关于合理启蒙、理性启蒙、德性启蒙、真诚信仰、形而上学、理想主义、犬儒主义等方面的见解,展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启蒙辩证法。
“矛盾”“物化”“外推”“自然”“历史”“虚无及其超克”等,构成这种启蒙辩证法的关键范畴;如何合理看待自然、历史、主体性、物化和超越性信念,如何超克制度和精神层面的破碎性、无根性,成为其关键问题。通过与无政府主义者(如施蒂纳)、尼采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三种启蒙立场的比较,马克思启蒙辩证法的丰厚意蕴和健康发展的方向得以进一步彰显。
作者简介
作者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近年来主要从事虚无主义、主体性、物化、启蒙等问题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理论的深度与思想的容量
引言 重审启蒙
1. 何为启蒙:从理性运用到人的科学
2. 统合批判与建构,区分启蒙与启蒙运动
3. 立足本土的新启蒙:本土性与马克思主义
4.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两种启蒙辩证法
5. 对激进启蒙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建
6. 历史唯物主义对浪漫派启蒙批判的超越
7. 历史唯物主义的启蒙辩证法
第一篇 马克思、恩格斯与启蒙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合理启蒙
1. 推进启蒙与反思启蒙的张力
2. 激进启蒙、温和启蒙与合理启蒙
3. 启蒙形而上学的三个表现
4. 启蒙的推进:从思想、政治到经济、社会
5. 极端启蒙的拒斥与超越
第二章 走向理性启蒙与德性启蒙的统一
1. 启蒙主体性视域下的自然
2. 启蒙理性与文化传统的张力
3. 启蒙与神灵之隐蔽
第三章 从上帝之死到真诚信仰:恩格斯与克尔凯郭尔
1. 肯定中的否定:克尔凯郭尔对基督教世界的批判
2. 否定中的肯定:恩格斯论基督教的实践价值
3. 走向真诚信仰的关键
第四章 启蒙视域下的理想:形而上学与理想主义
1. 传统形而上学塑造单纯的理想主义
2. 单纯理想主义的出场路径:传统本体论建构与绝对必然性世界
3. 实践的理想主义:超越单纯与懒惰
第五章 超越作为启蒙怪胎的现代犬儒主义
1. 两种犬儒主义: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2. 现代犬儒主义的几个转变
3. 伪善与敉平:现代犬儒主义的两个特质
4. 知行分裂与犬儒主义
5. 现代犬儒主义:启蒙怪胎
第二篇 启蒙辩证法的根基与性质
第六章 辩证法:存在论与现实性
1. 辩证法的两种简单区分
2. 认识论转向及其与形而上学的纠葛
3. 作为存在论的辩证法
4. 辩证法的现实性与开放性
第七章 主体性理论视野内的现代辩证法
1. 现代启蒙辩证法:范围与根基的拓宽
2. 现代辩证法的主体性根基
3. 整合与裂变:现代辩证法的两种状态
第八章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启蒙辩证法
1.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根基变更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区分恩格斯的三种“自然”概念
3.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启蒙辩证法
第九章 《资本论》辩证法的开放性
1. 辩证法的两个面向:存在论与开放性
2. 现实先于逻辑:开放性的存在论基础
3. 现实与事实的相互开放:兼评莱文割裂马克思与恩格斯
4. 方法论的开放性:立足普遍规律对特殊、非同一性的开放性
5. 对更大整体、更大视野的诉求是一种重要的开放性
6. 永无止境的理想追求:永远向未来的可能性开放
第十章 辩证看待“形而上学”:重思马克思、恩格斯的“形而上学”
1. “形而上学”:作为方法与作为哲学学科分支
2. 不同类型“形而上学”的识别
3. 形而上学的正当性之特例
4. 区分与超越
第三篇 启蒙辩证法的表现与展开
第十一章 作为启蒙辩证法范畴的“矛盾”
1. 矛盾的本质:自否定
2. 启蒙工程引发、促生矛盾
3. 矛盾在“轻—重、必然—可能、盲目乐观—积极作为”框架中的定位
4. 盯住被推远的“矛盾”:扩展视野、增强学科融合
第十二章 物化:启蒙辩证法的重要范畴
1. 作为经济—哲学范畴的物化
2. 作为社会—哲学范畴的物化
3. 作为文化—哲学范畴的物化
4. 物化:哲学与经济学的平衡
5. 从文化之思回到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之思:从卢卡奇回到马克思
6. 辩证地看待物化
第十三章 外推:辩证法的退隐与追踪
1. 拉近与推远:外推概念的确立
2. 外推空间的现代性拓展
3. 时空挖掘与时空挤兑
4. 越推越远的外推:从个体、群体到国际、自然界
第十四章 自然及其解放:上帝之死视域下的马克思与赫斯
1. 主体性的确立:从贬低自然到弥合自然与自由
2. 上帝之死与自然的解放
3. 赫斯:自然仍是上帝笼罩下的自然
4. 马克思:走出黑格尔哲学,自然获得真正解放
第十五章 启蒙、实践辩证法与虚无主义的超克
1. 启蒙的极致化导致虚无主义
2. 观念论内含虚无主义
3. 历史主义导致虚无主义
4. 实践辩证法对虚无主义的遏制:从劳动到实践
5. 实践辩证法对虚无主义的超克:东方的启示
第四篇 比较与延伸
第十六章 启蒙的合理定位:马克思批判施蒂纳
1. 启蒙内在张力中谢林与黑格尔争论的继续
2. 何种启蒙: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不同选择
3. 极端启蒙加剧虚无主义的蔓延
4. 维护、提升超越性维度
第十七章 从“劳动”概念看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本质区别
1. 什么样的“劳动”: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论争
2. 理想化的“劳动”:从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3. “劳动”面貌的还原及其意蕴
第十八章 合理启蒙与激进启蒙:马克思与尼采
1. 何种启蒙:定义与态度
2. 尼采对知性启蒙的四个批判
3. 比较视域中马克思启蒙观的三个方面
4. 积极、健康地推进启蒙
第十九章 合理启蒙的调适:恩格斯与尼采
1. 激进的启蒙批判:青年恩格斯与尼采
2. 永恒轮回与形而上学:回归自然
3. 辩证看待历史传统
4. 道德与自然正当
第二十章 三种辩证法:《启蒙辩证法》与《资本论》
1. 苏格拉底式辩证法的情感基础
2. 追求绝对形而上学的辩证法
3. 自否定、自悖谬的辩证法
4. 扬弃自否定的积极辩证法
5. 开放性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启蒙的辩证:马克思启蒙辩证法的当代阐释是202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森林。
得书感谢您对《启蒙的辩证:马克思启蒙辩证法的当代阐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