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好的:明清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

想吃好的:明清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集中探讨明清时期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

内容简介

粮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养活人类。究竟一个人吃多少才够?一方面是营养问题,一方面也是习惯问题。如何能保障一个人吃够?这里涉及到了主食和杂粮、不同品种的稻米的产出问题。如果这其中再加上对于不同品种稻米的口味选择问题呢?

围绕这几个问题,本书对于明清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稻米种植方法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通过华南的粮食种植和消费的个案、长江流域粮食种植和消费的个案论证稻米的商品化以及长途贸易的出现等,以此探讨影响长途稻米贸易量的主要因素,尤其稻米贸易是如何在“互通有无”——长途贸易应该自由地存在、“养民”——政府的仓储制度两个看似矛盾的传统观念下得到发展的。

作者简介

作者张瑞威,香港中文大学学士,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历史研究中心主任、比较及公众历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史、经济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问题的缘起

一 够不够吃的问题

二 何不吃番薯

三 问题:味道的追求

江南有耕牛吗?

一 华北的牛

二 宋朝江西的水稻种植

三 耕牛或铁搭

四 小结

清初华南稻米贸易的缘起

一 岭南人的杂粮

二 进口暹罗米的成本问题

三 西江船运

四 人口压力论的陷阱

五 价格和口感的考虑

六 小结

对稻米挑剔的江南人

一 谈迁的痛苦经历

二 粳稻和籼稻的取舍

三 杂粮素不惯食

四 小结

应对米贵的办法

一 上海县饥荒

二 粥厂的理想与现实

三 监察市场动向

四 政府粮仓的成本和效益

五 平粜如何定价

六 米贵的元凶

七 小结

结论:稻米种植的全球史

想吃好的:明清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是202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瑞威。

得书感谢您对《想吃好的:明清中国的稻米种植和消费》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刘兴作事迹考一一明清鼎革之际辽东汉人的政治取向 电子书
刘兴祚是明末清初东北地区著名战将,同时也是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本书对刘兴祚进行分析,提出各种看法。包括:刘兴祚的个人情况;刘兴祚在后金的十三年;刘兴祚最后的选择;刘兴祚的评价等内容。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明清卷 电子书
梁启超著古今中外人物传记明清卷。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电子书
历史学者杨国强思考历史的文章结集。
文化的传承和自信——京师论坛对话录2017 电子书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度“京师论坛”对话实录。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明清女性文人研究:以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为例 电子书
本书围绕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其人其事及产生的“冯小青现象”,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