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

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荣誉与认知偏差融入经济学框架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个异质性多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框架下,引入参与人的荣誉比较与认知偏差这两个行为因素,期望对“荣誉、地位等非物质象征物如何融入到主流的组织经济学框架中去,如何寻求荣誉奖励的最优配置方案”进行模型化的解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现实背景和问题的形成

1.2 在现存文献中的定位与进路

1.3 本书的结构与思路

第2章 锦标赛理论的反思与模型的文献基础

2.1 锦标赛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2.1.1 锦标赛理论的主要假设、基本模型及重要扩展

2.1.2 锦标赛理论的局限性及相关批评

2.1.3 荣誉与地位研究对锦标赛理论的重要拓展

2.2 本书模型的理论基础———基于多学科的文献分析

2.2.1 模型的生物学理论基础

2.2.2 模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基础

2.2.3 模型的实验经济学基础

2.2.4 文献研究的总结

第3章 基准模型

3.1 模型基本假设

3.2 基准模型的情景设定

3.3 均衡状态

3.3.1 求解步骤

3.3.2 参与人的主观概率分布

3.3.3 情形1(全部代理人都努力工作)下的最优合约设计

3.3.4 情形2(代理人1努力工作,代理人2不努力工作)下的最优合约设计

3.3.5 情形3与情形4下的最优合约设计

3.3.6 基准模型中最优合约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4章 静态非对称信息下的扩展

4.1 扩展模型的时序和博弈结构

4.2 非对称信息下异质性代理人的信念与支付

4.2.1 代理人对状态空间的主观概率分布

4.2.2 代理人基于状态空间的期望支付

4.3 博弈的纳什均衡

第5章 模型的总结及其现实意义

5.1 对理论模型的回顾

5.2 本书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致谢

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姚东旻。

得书感谢您对《荣誉、地位的最优分配:组织中的非物质激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薪酬激励:销售团队留住人才的秘密 电子书
本书就如何解决员工薪酬方面的问题,为需要改变薪酬的企业出谋划策,手把手地教企业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员工薪酬,进而提高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股权的力量:企业股权激励设计精讲 电子书
本书分为备战篇、实战篇和辅战篇三个部分,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内容介绍,以期让您不仅能够了解股权激励的概念和作用,还能够掌握基本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要素和步骤,并能结合自己企业的客观实际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股权激励方案。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基于“一元两化”理念,并将其视为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也是股权激励方案实践的方法论。本书尤其适合指导大型集团企业打造合伙人机制。
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演变研究 电子书
本书研究了二元经济转型中收入分配的动态演变,对于促进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产业层次的初次分配福利水平研究 电子书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产业层次的初次分配福利水平(以辽宁为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应用初次收入分配效应分析计量模型,通过实证方法产生研究结果。
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为主题,分析了技术创新过程阶段性,以及各个技术创新主体在整个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特性。研究了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特征、动因与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以及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