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深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全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性。中国金融面临着“宽度”、“长度”和“深度”等三维度的改革。“宽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进金融结构市场化、证券化,重点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长度”改革的核心是对外开放和国际化,重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深度”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形成适度的竞争结构,重点是利率市场化和引入与传统金融相竞争的战略性力量。这个对传统金融构成战略性竞争的力量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渗透、竞争和撞击,势必引发新的金融业态的出现,现行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巨大变革。
作者简介
吴晓求,江西省余江县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吴晓求教授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紧运行论》(1991)、《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1992)、《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1998)、《资本市场解释》(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2002)、《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2006)、《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2006)、《梦想之路——吴晓求资本市场研究文集》(2007)、《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系列图书。$$$$$吴晓求(1959-02-02)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95年被评为金融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南开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投资协会理事、投资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顾问小组成员等。代表性著作:《紧运行论》(1992)、《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1993)、《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1998)、《资本市场解释》(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2002)、《证券投资学》(2004)、《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2004)、《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2005)等。$$$$$吴晓求(1959-02-02),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95年被评为金融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兼职有:南开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投资协会理事、投资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顾问小组成员等。代表性著作:《紧运行论》(1992)、《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1993)、《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1998)、《资本市场解释》(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2002)、《证券投资学》(2004)、《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2004)、《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2005)、《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2006)等。$$$$$吴晓求,江西省余江县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吴晓求教授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紧运行论》(1991)、《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1992)、《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1998)、《资本市场解释》(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2002)、《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2006)、《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2006)、《梦想之路——吴晓求资本市场研究文集》(2007)、《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系列图书。$$$$$吴晓求,江西省余江县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紧运行论》(1991)、《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1992)、《经济学的沉思——我的社会经济观》(1998)、《资本市场解释》(2002)、《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资本市场》(2002)、《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2006)、《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2006)、《梦想之路一吴晓求资本市场研究文集》(2007)、《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系列图书。$$$$$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主要著作有《紧运行论》、《证券投资学》、《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等,以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学术指导
Academic Advisors
出版说明
Publishing Note
核心观点
The Core View
导论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
1. 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缺陷
2. 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
3. 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对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塑和对产业运行模式的重构
4. 互联网金融:一种新的金融运行结构
5.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未来
分论
一论 互联网与信息社会:基本定律与大趋势
1. 互联网引领下的信息技术与商业革命
2. 网络新技术带动社会变革
3. 互联网迎来大数据时代
二论 互联网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1. 互联网发展与社会结构变革的关系
2. 互联网发展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关系
3. 互联网发展与政治、文化结构变革的关系
4.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政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论 互联网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历史的一面镜子
1.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含义
2.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类型
3. 我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演变
4. 互联网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超越
四论 互联网金融:理论和逻辑
1. 信息经济学
2. 产业组织理论
3. 金融功能理论
4. 互联网金融中介理论
5. 金融深化理论
6. 互联网与普惠金融
五论 互联网金融:美国的经验
1.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2. 互联网与美国金融变革
3.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4. 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六论 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业态的历史性跨越
1.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
2.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内在发展逻辑分析
3.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中国金融业态的历史性变革
4. 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战略前瞻
七论 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与识别
1.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支付清算风险与货币政策挑战
2.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息风险
3. 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操作风险
八论 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
1. 引言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3.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借鉴
4.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5. 结论
市场研究
基本分析 2013—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分析
1. 2013年资本市场总体回顾
2. 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技术分析 2013—2014年沪深股票市场技术分析及展望
1. 对《2012报告》中的预测结论的评估
2. 技术分析方法在2013年的买卖信号
3. 技术分析对2014年沪深市场行情的预测和投资操作建议
公司报告
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1. 引言
2.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3. 2012年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分析
4. 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分析
政策分析
2013年中国证券市场政策评析
1.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2. 为优先股试点提供制度保障
3. 全面推动“新三板”建设
4. 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管理
5. 完善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6. 构建基金新法体系
7. 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者
附录
附录一第十八届(201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会议纪要
附录二专家、学者在第十八届(201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言的文字实录
后记
Postscript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晓求。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